为爱庭中草,经春坐不除。
澄心皆净域,履道即安居。
海气含楼阁,年光映簿书。
昔人伤废事,作吏竟何如?
“澄心皆净域,履道即安居。海气含楼阁,年光映簿书。”
- 诗句释义:
- “澄心皆净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纯净,如同置身于一个洁净的领域。
- “履道即安居”意味着遵循正道便能获得内心的安宁,生活安稳。
- “海气含楼阁”描绘了海天一色的宏伟景象,象征着宽广无垠的视野和心胸。
- “年光映簿书”则是指岁月如梭,光阴在文书中留下痕迹,提醒人们珍惜时间。
- 译文对照:
- 澄澈的心境使心灵达到清净的境界,遵循道德法则就能感受到内心的安宁。
- 浩瀚如海的气势中蕴含着高耸入云的建筑,年轮般的时光在厚重的文献里留下了印记。
- 过去人们因废事而感到悲伤,作为官员的生活究竟如何呢?
- 关键词解析:
- 澄心:清澈的心志,指心灵纯净无暇。
- 净域:清静无为的境界,形容心灵的净化。
- 履道:遵循道德规范,强调行为的端正和道德的实践。
- 海气:大海的气息,比喻广阔无垠的景象或胸怀。
- 楼阁:高耸入云的建筑,常用来象征壮丽和崇高。
- 年光:岁月的痕迹,也指时间流逝。
- 簿书:官府中的文书档案,此处比喻岁月在文书上留下的痕迹。
- 昔人:古代之人,泛指前人或古人。
- 伤废事:因废弃的事情(如政治腐败、社会不公等)而产生的哀叹。
- 赏析:
- 本诗通过对庭草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微妙观察。诗中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赞美,还隐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评。
- “澄心皆净域,履道即安居”两句,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人格追求,即通过内心的净化和行为的正直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重和谐。
- “海气含楼阁,年光映簿书”则以宏大的景观和时间的流转来比喻人生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使人联想到人生短暂而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时刻,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感和生命感慨。
- 创作背景:
-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面对国家动荡和个人颠沛流离的现实,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 此诗虽出自杜甫之手,但具体创作年份不详,无法确定其确切的创作背景。不过根据诗意推测,它可能是诗人晚年归隐时期所作,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