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星寥落动晴霄,双阙香烟近眼飘。
警跸西来天影近,衣冠北上海光摇。
间因正笏知春漏,忽报箫声押昼朝。
忝后词人虽寡陋,极知圣主体轩尧。
晓星寥落动晴霄,双阙香烟近眼飘。
警跸西来天影近,衣冠北上海光摇。
间因正笏知春漏,忽报箫声押昼朝。
忝后词人虽寡陋,极知圣主体轩尧。
【注释】
- 晓星:晨星或夜星。寥落:稀疏。晴霄:晴朗的天空。
- 双阙:指皇宫的两座楼阁,也泛指宫殿。香烟:指香烟缭绕。
- 警跸:皇帝出行时,侍卫人员在道路两旁警戒,禁止行人通行。天影近:指天空的景象仿佛在人的眼前。
- 衣冠:指朝廷官员的服饰。海光摇:海水波光粼粼的样子。
- 间因:偶尔因为。正笏:插在地上的手板,表示恭敬。春漏:古代计时器,以铜壶滴水计刻。
- 忽报:突然传来报告。箫声:指吹奏乐器的声音。
- 忝(tiǎn)后:愧于在其后。词人:文人雅士,这里指诗人自己。
- 体:称颂。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朝会情景的诗。诗中描绘了皇帝退朝的情景,从黎明到黄昏,时间跨度长达数个小时,展现了一个盛大、繁华、庄严而又宁静的朝会场景。
第一句“晓星寥落动晴霄,双阙香烟近眼飘”,描绘的是清晨时分,天空中的星星稀少,阳光照射下的皇宫显得格外明亮和辉煌。这句诗通过“晓星”和“晴霄”这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而“双阙”则指的是皇宫中的两座楼阁,象征着皇家的权力和威严。同时,“香烟”这个词也暗示了宫中的生活气息和热闹程度。
第二句“警跸西来天影近,衣冠北上海光摇”,则是从视觉的角度描绘了皇帝驾临的场景。“警跸”是皇帝出行时的一种仪仗,这里用来形容皇帝的到来给人们带来的紧张气氛;“天影近”则形容皇帝的身影如同在人们眼前一般;“衣冠”则是指朝廷官员的服饰,他们穿着整齐的服饰,显得庄重而又威严。而“海光摇”则形象地描述了海面上波光粼粼的景象,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第三句“间因正笏知春漏,忽报箫声押昼朝”,进一步描绘了皇帝退朝后的情景。“间因”是偶尔因为的意思,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在不经意间听到了皇帝正在使用手板计时的事情;“春漏”是指古代计时器的一种,用来记录时间的流逝;“箫声”则是指吹奏乐器的声音,这里可能是皇帝在休息时的娱乐活动。而“昼朝”则是指白天的朝拜仪式,这里可能指的是皇帝在退朝后的活动或者休息。
第四句“忝后词人虽寡陋,极知圣主体轩尧”,则是诗人对皇帝的赞美之词。“忝后词人虽寡陋”,这里的“词人”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虽然地位不高,但仍然能够欣赏和赞美皇帝的才华和品德;“体轩尧”则是对皇帝的尊称,意指皇帝像尧帝一样英明伟大。整句诗通过表达诗人对皇帝的赞美之情,进一步突显了皇帝的崇高地位和卓越品质。
这首诗通过对朝会景象的描绘和对皇帝形象的赞美,展现了一幅宏大而庄严的画面。同时,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