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柳官桥路,骑驴不用鞭。
先生诚有道,此去亦千年。
【注释】
- 细柳官桥(:古桥名。在洛阳城北,汉文帝时建。)
- 骑驴(:古代称骑马为“乘马”,称骑驴为“骑驴”。)
- 鞭(:驱赶牲口的棍棒。)
- 先生(:这里指张果老,唐代传说中的仙人,骑驴能行千里。)
- 有道(:有仙道。)
- 千年(:一千年。比喻时间久远。)
【赏析】
《题张果老骑驴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中通过描写一幅张果老骑驴图,抒发了对仙道的向往和追求。全诗以景衬情,意境悠远,语言简练。
首句“细柳官桥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细柳如丝般垂落,官桥古朴典雅,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既是对画面的写照,也是对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映。
次句“骑驴不用鞭”则表达了张果老的超脱和自在。骑驴是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方式,而不必依赖外在的力量,这正是他追求的理想境界。这里的“不用鞭”并非真的不需要用鞭子,而是比喻张果老已经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无需借助外力来控制自己。
第三句“先生诚有道”则是对张果老的赞美。张果老虽然是一位仙人,但他依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安宁。他的这种态度让人敬佩不已,也成为了后人效仿的榜样。
尾句“此去亦千年”则表达了一种期待和憧憬。张果老骑着驴子离去的身影,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令人无限遐想。这不仅是对张果老的赞美,更是对仙道的追求和向往。
《题张果老骑驴图》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文字和优美的意境,展现了张果老骑驴图的画面,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仙道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