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暗曙钟远,诗成春漏沉。
古苔见隐约,幽桧响萧森。
白雪留寒色,青云延夙心。
在阙谅当补,唯贤庶可钦。
愿逐西蟾影,长栖丹凤林。

【注释】

  1. 奉同陈应举:奉命和陈应举一起。应举,即应试。
  2. 斋宿玉堂:在玉堂(官舍)中斋戒住宿。玉堂,指官署。
  3. 赋五首: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组诗。
  4. 烛暗:蜡烛昏暗不明。
  5. 曙钟远:拂晓的钟声传来很远。
  6. 春漏沉:春天的漏刻已沉下三刻。
  7. 古苔:老苔藓。
  8. 幽桧(guì):长满青苔的桧树。
  9. 白雪:比喻月光皎洁。
  10. 青云:比喻人的志向远大。
  11. 在阙:指朝廷。
  12. 谅当:大概能。
  13. 唯贤庶可钦:只愿有德才的人能受到敬重。
  14. 西蟾影:月色像月亮一样。
  15. 丹凤林:红色的凤凰树林。
    【赏析】
    此诗为七言绝句组诗《奉同陈应举月夜斋宿玉堂有赋》。《奉同陈应举月夜斋宿玉堂有赋》是唐宪宗元和七年(812),作者与陈应举同时上京赴礼部应举,因见皇帝不重视人才,而作此七绝五首,以示对时政的不满,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全诗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富有情韵,体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抱负。
    第一首:“烛暗曙钟远,诗成春漏沉。”
    “烛暗”二句:点明时间是在夜晚,蜡烛已经点燃了很久,但天色仍很昏暗,只有远处传来了晨钟的声音。“诗成”二句:说明诗人在漫长的等待中,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那如春水流淌的诗句也随着春漏的滴答声而沉淀下去。这两句通过写诗人在漫长的等待中的辛勤创作,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报效国家的愿望。
    第二首:“古苔见隐约,幽桧响萧森。”
    “古苔”二句:描绘了诗人眼前所见的景象,那些古老的苔藓在月光下显得若隐若现,而那棵长满青苔的桧树则发出阵阵低沉而幽远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无奈感。
    第三首:“白雪留寒色,青云延夙心。”
    “白雪”二句:以雪喻明月,形容月光皎洁如银;以青云喻远大的志向,表示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那高高挺立的松树一样,永远保持自己的志向和信念。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和执着。
    第四首:“在阙谅当补,唯贤庶可钦。”
    “在阙”二句:表明诗人所处的环境是朝廷,他希望能在朝廷中找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谅当”二句:表示诗人对自己的期望,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得到众人的敬仰。这两句通过对自我期望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第五首:“愿逐西蟾影,长栖丹凤林。”
    “愿逐”二句:表示诗人希望能够追随月亮的影子,如同跟随一位美丽的女子一样,永远在她身边相伴。“长栖”二句:意味着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那栖息在丹凤林中的鸟儿一样,永远在那里安家落户。这两句通过对自我愿望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