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起无忙事,寒多不下楼。
橹声和雁去,江影照人愁。
山碧云初晓,林红叶正秋。
琴书无恙否,我欲问归舟。
赵嘏的《江楼有见》是诗人在登高望远之时,触景生情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月夜江楼景色的描绘,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慨以及对旧友的思念之情。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的赏析:
诗歌原文:
独上江楼思悄然,
明月千里隔江潮。
青枫浦上秋天树,
红叶桥边细雨朝。
江水无情秋月晓,
砧声送子夜船遥。诗句解析:
- 独上江楼思悄然:独自一人登上江边的楼阁,心中思绪万千,但不愿打扰他人,所以独自静静地感受这宁静而孤独的时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寥与对外界的隔离感。
- 明月千里隔江潮:月光从千里之外透过江水涌来,江水涌动仿佛也在回应着明月的光芒,形成了一种跨越空间的美感。这里的“千里”和“隔江潮”都加强了月亮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也象征着诗人与故人之间的遥远距离。
- 青枫浦上秋天树:秋天的枫树林在青枫浦上显得格外迷人,但诗人的注意力被远处的江水所吸引,忽略了眼前的景象。这种短暂的注意力转移,反映了诗人在忙碌生活中偶尔会忽略身边美景的心态。
- 红叶桥边细雨朝:清晨时分,细雨中的红叶桥显得分外妖娆。这里的“红叶”和“细雨”都是秋季的象征,增添了一份凄美的氛围。而“朝”则让人联想到早晨的清新与希望。
- 江水无情秋月晓:江水无情地流动着,仿佛在诉说着它那冷漠的性格。然而,月亮的升起又给江水带来了生机,使得江水似乎变得温柔起来。这里的“无情”和“秋月晓”都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更替带来的变化。
- 砧声送子夜船遥:夜晚,砧声的声音穿透寂静的夜空,回荡在空旷的江面上。船只在远处缓缓驶去,留下一片深远的回音。这里的“子夜”和“船遥”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让人感受到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盼。
- 诗句翻译:
- 独上江楼思悄然:我独自一人走上江边的小楼,内心思绪纷繁却不愿打扰他人的平静。
- 明月千里隔江潮:月光从千里之外透过江水涌来,仿佛江水也在响应着明月的光芒。
- 青枫浦上秋天树:秋天的枫树林在青枫浦上显得分外美丽,但诗人的注意力却被江边的景色所吸引。
- 红叶桥边细雨朝:细雨中的红叶桥显得分外妖娆,而早晨的微光则为这幅画增添了一抹亮色。
- 江水无情秋月晓:江水无情地流动着,但月亮的升起又为江水带来了生机。
- 砧声送子夜船遥:夜晚,砧声的声音穿越寂静的夜空,回荡在空旷的江面上。船只在远处缓缓驶去,留下一片深远的回音。
- 赏析:
- 这首诗以“江楼有见”为题,通过描绘江楼夜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相连,展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 首两句写登高所见之景,月光如水,江水如镜,营造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景。诗人站在江楼上,独自欣赏这美景,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寂寥和孤独之感,这种对比强烈的情绪引发了对友情的深刻思考。
- 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边枫树的美丽景象以及晨钟暮鼓的声音,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和观察力,还进一步揭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
- 最后两句则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转变。尽管江水无情地流动着,但月亮的升起为江水带来了生机;尽管砧声在夜晚回荡,但船只在远处驶去留下的却是一片深远的回音。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还隐喻了诗人心境的转变和对未来的期望。
- 关键词汇注释:
- 江楼:古代建筑,多建于江河之旁,供人观赏风景或眺望远方。
- 月夜:指在月光照耀下的夜晚,通常带有浪漫、神秘或宁静的气氛。
- 秋风:秋季特有的气候,常带有凉爽、干燥等感觉,也常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
- 孤舟:单独行驶的小舟,常用来象征一个人漂泊无依或孤独的生活状态。
- 砧声:古代一种用石头击打制成的乐器,常用于古代诗词中,用以表达哀婉或思念的情绪。
赵嘏的《江楼有见》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的抒情诗,更蕴含了诗人对友情和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通过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