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奇峰象橐驼,人闲牧圉肯来过。
只缘顽犷成无用,不识疮肩陟峻坡。
【注释】
过骆驼山:即《过驼山》。
橐(tuó拓)驼:用皮革制成的大袋子。这里指骆驼。
牧圉(wū ǔ):古代指牧人,圉人。
只缘顽犷成无用:只是因为性情粗犷而成为无用之人。
不识疮肩陟峻坡:不认识这种痛苦而登险峻的山坡。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游骆驼山时有感而作。骆驼山位于山西永济县北,因山上有骆驼石而得名。唐代诗人李贺曾写过一首《过驼山》的七绝,表达了他对骆驼山的喜爱之情。这首诗就是受其启发而写的。
一、二句:“天作奇峰象橐驼,人闲牧圉肯来过。”
首句“天作奇峰象橐驼”,说骆驼山是一座奇峰,它就像一只巨大的骆驼。这是对骆驼山的形象描绘;第二句“人闲牧圉肯来过”,“人闲牧圉”指人们没有事可做,所以愿意来这山中放牧的人不多。这句写人们对骆驼山的态度。这两句是第一联,写景。
三、四句:“只缘顽犷成无用,不识疮肩陟峻坡。”“只缘顽犷成无用”,意思是因为性情粗犷,所以成了无用之人。这里用了典故:南朝刘宋时有一个叫王敬弘的和尚,他住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常常被人欺负,但他从不记仇,还和颜悦色地对待别人。后来有人对他说:“你太善良了,别人还以为你是没用的人呢!”于是这个人变得凶狠起来,但仍然被王敬弘原谅了。最后,王敬弘终于成了一代高僧。
“不识疮肩陟峻坡”,意思是不懂得攀登险峻的山坡,也不明白这种痛苦。这是作者的感慨。
【评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骆驼山时有感而作。诗人以骆驼山为题,借咏叹这一奇峰的形态和特点,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