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扫香云谒上方,一天花雨扑禅床。
云归雨敛香花冷,窣堵波沈替戾冈。
【注释】
万松老人:唐代高僧鉴真,字三藏,俗姓雷,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唐天宝时为扬州大明寺主持。天宝十二年(753),应日本圣武天皇之请,东渡日本传授佛经及书法、绘画等技艺,历尽艰辛,终于在唐天宝十四载(755)至日本,在日本创立律宗,并建立唐招提寺。鉴真的精神影响深远,被尊为日本的“和敬清寂”的祖师爷。此诗是诗人在瞻仰鉴真遗迹之后有感而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故居:指鉴真东渡后在日本的住所—唐招提寺。过:路过,经过。香云:佛教谓香花云气,即梵语中所说的香云盖。上方:佛教谓净土世界。禅床:僧人坐禅用的矮凳。一天:即一昼夜。花雨:佛教谓天上降花雨以示吉祥。扑:落,洒。禅床:僧人坐禅用的矮凳。一日:一昼夜。
云归雨敛:意谓云散雨收,天色放晴。香花冷;意谓花香已尽。窣堵波:佛教塔名,意为金刚力士像。沈:沉没。替戾冈:即今日本奈良市一带,当时属奈良国。
【翻译】
我想起当年曾去拜见过万松老人的故居,那天我见到了从天而降的花雨洒向了万松老人的禅座。
当天空的云彩飘散,雨也收起,万松老人的禅座上空只有那阵阵的清香,万松老人已经去世,他的禅床空空如也。
如今万松老人的禅床依然在那里静卧着,但昔日万松老人住过的遗址却早已不在人间了,只有那座曾经立起的千叶观音像是永远地矗立在那里。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经过鉴真东渡后的日本故居遗址,触景生情,感慨万分。首联写自己当年到访时的情景,颔联则写自己离开后的情景;颈联抒发了自己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尾联则是对自己人生归宿的感慨。全诗构思巧妙,语言简练,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