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如云江水春,结茅依竹住江滨。
阶前迸笋从侵径,雨后垂阴欲覆邻。
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居竹轩》。全诗如下:
翠竹如云江水春,结茅依竹住江滨。
阶前迸笋从侵径,雨后垂阴欲覆邻。
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译文:
翠绿的竹子像云一样密集,江水在春天里格外明媚。我在这里筑起茅舍,依着竹子住在江边。
台阶前的竹笋冒出地面,侵占了小路,雨后竹子垂下的枝条,想要覆盖邻居的房屋。
映衬着叶子的是黄鹂在鸣叫,旁边的白鹤也能被驯服。
远远地知道这里的人是忘记了声色之娱,满屋子都是清风,却没有察觉到贫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画面。首句“翠竹如云江水春”,用“如云”形容竹子茂盛,生动形象,展现了春天时江水与翠竹相映成趣的美景。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情趣:在江边结茅而居,欣赏着门前的竹景,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第二句“阶前迸笋从侵径”,描绘了竹子生长的情景,小笋从土中冒出来,侵占了小路,给行人带来了不便。然而,作者对此并不在意,反而认为这是自然的现象,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接纳。
第三、四句“雨后垂阴欲覆邻”和“映叶黄鹂还自语”,描绘了雨后的景象和鸟儿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这里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竹子和黄鹂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最后两句“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则是对整个画面的升华和总结。诗人通过对静者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通过赞美竹子和鸟儿的美好,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和珍视。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