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铜官晓色新,三株松下一茅亭。
何当濯足临前涧,坐石闲书相鹤经。
【解析】
“南望铜官晓色新,三株松下一茅亭。”首句写景。“铜官”为古县名,在今湖南长沙西。“晓色”点明时间,“新”字写出了早晨空气清新、景色迷人的感觉。“三株松下一茅亭”一句,诗人以“三株松”和“一茅亭”作宾语,将松树的苍翠与茅亭的简陋对比鲜明地表现出来,表现出诗人对清幽环境的热爱。
“何当濯足临前涧,坐石闲书相鹤经。”“何当”即何时,指什么时候。“临前涧”是指站在水边。“坐石”是指坐下来。“闲书”是随意书写,没有固定内容的意思。“相鹤经”中的“相”是观看的意思。此句诗的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我才能像鹤一样到山涧去洗个澡,坐在石头上随便看看什么就写点什么,如《相鹤经》那样随心所欲。
【答案】
题画
南望铜官晓色新,三株松下一茅亭。
何当濯足临前涧,坐石闲书相鹤经。
译文
远远望去,铜官城的天刚亮就沐浴在清新的朝气之中,三株松树之下有一个茅草搭成的凉亭。
什么时候我能像鹤一样到山涧去洗个澡,坐在石头上随便看看什么就写点什么,如《相鹤经》那样随心所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野风光,画面中,诗人面对的是三株松树和一座茅亭。诗人用“三株松”与“一茅亭”作宾语,将松树的苍翠与茅亭的简陋对比鲜明地表现出来,表现出诗人对清幽环境的热爱。同时,诗人又用“何当”“临前涧”“坐石”等词语,表达了他随时准备到山涧去洗个澡,坐在石头上看风景的心情,以及随时可以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的愿望。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