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弯削破翠团团,六月人间风露寒。
谁觅东陵故侯去,但知华屋荐金盘。
【注释】
(1)“剖瓜”句:意即《汉武故事》。据《汉书·外戚传》:汉武帝欲求子,令后宫生男者官至二千石,生女者皆无爵封。武帝后宫三千人,生四男一女,武帝以为天赐,乃剖杀其女以示群臣,曰:“此非儿也。”因以金缕玉组为丸,使巫祝为祸祟之象,以厌胜之,遂产下太子刘据。
(2)“六月”句:意即《东陵侯事》。西汉初年,萧何封自己为酂侯(今河南商水西北),其兄曹参继封为萧侯。后曹参死后,萧何被诛,而其子曹循袭封。曹循在长安时,曾与故东陵侯陈婴交好。陈婴是楚元王刘交的后代,汉高祖刘邦的亲族。陈婴曾为吴王刘濞的部下,后随刘濞叛乱被杀。曹循曾向故旧说:“陈婴已死,我等当思其恩德,不可忘记。”于是将陈婴的墓迁葬于东陵乡(今陕西咸阳东北)。
(3)“华屋”句:《史记》记载:楚元王之子刘交,封为楚王,其弟刘贾,被封为梁孝王,都城在睢阳(今江苏商丘南)。刘贾有爱妾名樊姬,她善心仁爱,能抚慰百姓,深得百姓敬仰。梁孝王去世后,樊姬守节不嫁,自尽于梁国。
(4)“但知”二句:意谓只知荐食于华屋中金盘上的美食。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汉代宫廷生活。诗中通过对比和反衬的艺术手法,揭示了当时宫廷中贵族骄奢淫逸的生活,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全诗采用倒装句式,首两句直写月色皎洁、风凉露寒,然后由“谁觅”,引出“东陵故侯”的陈婴,再由“但知”,引出“华屋荐金盘”的樊姬,最后以“剖瓜”结束全诗,既照应了开头,又突出了主题。
前四句描绘一幅美丽的月夜图画,从月出到月落,时间很短,却写得极富层次感。月色皎洁,风凉露寒,这是背景;月出,这是主体;日出则暗合题面。
五、六句用典。“剖瓜”出自《汉武故事》,“故侯”指陈婴,“华屋”指刘贾的梁孝王府。诗人把陈婴比作“东陵故侯”,把刘贾的府邸比做“华屋”。诗人用典,既写出了陈、刘两家的富贵,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他们的行为都是不劳而获,是不应该提倡的。
末两句点明诗题,并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今只有那些劳动人民还在辛勤地劳作着,而那些富贵人家却在享受着丰衣足食。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通过对陈婴、刘贾两家不同命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贵族骄奢淫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