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粼粼浅见沙,隔篱知是野人家。
心忘浊世无过酒,面对青山自啜茶。
三尺篷窗低似屋,数株桃树烂如霞。
武夷若许寻仙路,为借西风八月槎。

诗句原文:

溪水粼粼浅见沙,隔篱知是野人家。

心忘浊世无过酒,面对青山自啜茶。

三尺篷窗低似屋,数株桃树烂如霞。

武夷若许寻仙路,为借西风八月槎。

注释解释:

  • 溪水粼粼:形容水面清澈,波纹闪动的样子。
  • 隔篱知是野人家:通过篱笆的间隔隐约看到外面是农家。
  • 心忘浊世:忘却世间的污秽和纷扰,追求一种超脱物外的生活态度。
  • 无过酒:指不沉溺于酒色之中,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 面对青山:面对着美丽的山景,心境宁静而愉悦。
  • 篷窗低:船篷上窗户很低,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 数株:数量多,形容桃花或其它植物生长得很茂盛。
  • 烂如霞:颜色鲜艳得如同晚霞一样美丽。
  • 武夷:武夷山,中国福建省著名的山脉,也是道教名山之一。
  • 寻仙路:寻找修炼成仙的道路,体现了一种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 为借西风:借助秋风之力,可能暗示着某种需要借助外力来实现的愿望或目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武夷山游历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感受。首联“溪水粼粼浅见沙”开篇即展现了武夷山中溪水的清澈与岸边的宁静;紧接着“隔篱知是野人家”,进一步通过细节刻画出山间的农家生活,透露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意境。颔联“心忘浊世无过酒,面对青山自啜茶”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享乐的淡泊以及在自然美景面前的宁静享受。颈联“三尺篷窗低似屋,数株桃树烂如霞”则具体描写了船篷下的景象,透过窗户仿佛能感受到屋内的温馨与舒适,同时桃花盛开如霞光般绚丽多彩。尾联“武夷若许寻仙路,为借西风八月槎”则将诗意提升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武夷山这一神秘之地来寻找通往神仙境界的道路,并借用秋季的西风作为实现这一梦想的助力。整首诗不仅捕捉了武夷山的自然之美,也折射出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超然物外的心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