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学圃成高隐,今日携书是宦游。
隔屋尚通分溜笕,傍溪空觅看花舟。
菘葵尽作邻僧供,芋栗还凭野老收。
后夜月明江上梦,应随归鹤到林丘。
【诗句释义】
园隐图送方以常:方以常是作者的朋友,他曾经听说学习种菜可以成就高深的隐居生活,现在他带着书籍去当官。
学圃成高隐,今日携书是宦游: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种菜来寄托自己的高远志向,希望成为隐逸之人。但如今,他带着书籍去做官,追求功名利禄。
隔屋尚通分溜笕,傍溪空觅看花舟:虽然住在高楼大厦中,但仍然能够欣赏到江水潺潺的声音和美丽的风景。
菘葵尽作邻僧供,芋栗还凭野老收:蔬菜已经成为邻居僧人的食物,而红薯则被当作野老的粮食。
后夜月明江上梦,应随归鹤到林丘:在梦中看到月亮明亮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归巢的鹤叫声。
【译文】
曾听说种菜可以成就高深的隐居生活,今天你带着书籍去当官。
虽然住在高楼大厦中,但仍然能够欣赏到江水潺潺的声音和美丽的风景。
蔬菜已经成为邻居僧人的食物,而红薯则被当作野老的粮食。
在梦中看到月亮明亮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归巢的鹤叫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诗人用“隔屋”与“傍溪”两个场景,形象地描绘出自己身处繁华世界中仍保持着对自然的亲近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追求感到厌倦,渴望回归自然的愿望。诗中的“菘葵”指的是白菜,“芋栗”指的是红薯,分别代表了田园生活和山林生活。最后一句“应随归鹤到林丘”,寓意着诗人希望能够像归鹤一样,回到大自然中去享受宁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