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宵两度梦君归,相见匆匆语亦稀。
闻说归来秣陵住,未知此信是还非。

【解析】

这是一首梦诗,是诗人在梦中所思念的人从荥阳归来,而醒来后却无法再见面的无奈心情。“昨日”指的是前一日,也就是四月一日。“梦”字在这里是虚指,即“梦见”。第二句“相见匆匆语亦稀”,意思是说两人相逢时匆匆忙忙,交谈的时间也不长,所以“相见匆匆”和“语亦稀”都是写二人相聚时的短暂和匆忙。第三句“闻说归来秣陵住”,意思是说听说你回来住在了秣陵(今江苏省南京市)。第四句“未知此信是还非”,意思是说不知道这封书信是你写给我的还是我写给你的。

译文:

昨天晚上梦见你两度回到家乡,见面非常匆忙,谈话也很少。

据说你回来后住在了秣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但不知这封书信是我寄给你的还是我写给你的。

赏析:

这是一首梦诗,是诗人在梦中所思念的人从荥阳归来,而醒来后却无法再见面的无奈心情。首两句写梦境中与君相逢,时间短暂且相见匆忙,因此“相见匆匆语亦稀”,“相见匆匆”与“语亦稀”,都写出了两人相聚时的短暂和匆忙。第三句写梦中得知君已归乡,并且是在秣陵住下,“闻说”表明这是梦中听到的;“归来”则表明这是诗人梦寐以求的事,因为诗人一直渴望能与心上人相守相知,可是由于各种原因,他始终不能与她团聚。最后一句写梦中得到消息,不知是真是假,这种迷茫和不安,正是诗人对现实无可奈何、欲求不得的心理的反映。全诗以“梦”开头,用“闻说”领起,然后分叙梦中之景、梦中所闻、梦后之情,层层推进而又环环相扣,将诗人对爱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以“梦”开篇,紧扣题目,不写自己如何想见,而是写了梦中所见的情景。“昨夜”二字点明作梦的时间,说明这次做梦见到了他乡,而且是在他归来之后。“归来”“梦归”两个词语,一实一虚,虚实结合,把诗人的期盼之情写得委婉曲折。接下来,“相见匆匆语亦稀”一句写诗人梦中与情人相见,时间很短,来不及多说什么话,因而“相逢”和“语稀”,都表现了见面时的急促和简短。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与情人分别时的依恋之情,又表现出诗人盼望与情人团聚的心情。“闻说归来秣陵住”,这句诗是全诗的关键所在。“闻说”一词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相见匆匆语亦稀”而来,表明诗人在梦中听到的是关于对方的消息而不是自己的消息。接着,“归来”二字点明了对方的行踪,“秣陵”是地名,这里借指情人的住处。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梦中听到的是对方已经返回故乡的好消息,但是具体是不是诗人寄出的书信,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首诗的构思巧妙,它通过诗人梦中的奇遇来表达诗人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没有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去描写思念之情,而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昨夜”一词既是实写诗人做着关于恋人的梦,又是虚指整个夜晚,暗含着诗人整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而“梦归”则是虚指,因为诗人并没有真正地见到恋人,所以他只能在梦中见到恋人。“闻说”一词承接上文的虚指,表示诗人听到的这个消息只是梦中传来的。而“归来”一词却是实指,因为它紧承“闻说”而来。最后一句中的“此信”,既指梦中的书信,又指诗人自己写的信,因为诗人在梦中听到的是恋人的回信。“是还非”既指书信是否为恋人所写,又指书信的内容是否真实。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很成功。首先,诗人在构思上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巧妙地运用了悬念手法。全诗没有直接描写诗人思念情人的心情,而是通过梦境中听到恋人的回信这一情节,让读者感到诗人的相思之情深沉而真挚。其次,诗歌的语言优美,情感细腻。诗人通过对梦境的描写,将恋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浪漫情调的世界之中。最后,诗歌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全诗共五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第一句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第二句交代了诗歌的时间和地点;第三句交代了诗人听到恋人回信的具体地点;最后一句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