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心事许谁知,不是梅花不赋诗。
莫向西湖踏残雪,东风多在向阳枝。

【解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诗人借题发挥,表达了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全诗前两句为第一联,写自己一生心事无人知道,不是梅花不赋诗;后两联为第二联和第三联,写不要在雪地上踏出痕迹,东风多在向阳枝上。“东风”一词,暗指自己的政治主张。

译文:

我平生的心事谁能了解?不是梅花不会吟诗。

莫向西湖踏破残雪,东风常常偏爱向阳枝。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遭到保守派的攻击时所写。王安石在《答钟秀才书》中曾自比于“野鹤闲云”,他反对的是“以一己之私而妨天下之公”。他的政治主张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认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他提倡“人皆知守常,唯我独曰变法”。“我亦欲举六经诸子百家之言而尽用之,但恐世人不肯信,故先作此数语,以俟其至”(《上人》)。可见,他变法的目的是想改革旧有的一切陈规旧习,使中国富强起来。但他的变法也引起了守旧派的强烈不满,他们攻击新法是“夺他人之家物”,是“乱天下”的行为。为了回答守旧派的攻击,王安石写了这首《题梅》。首句直抒胸臆,说自己平生的心事(即变法)谁知?不是梅花不会吟诗!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守旧派的强烈抗议。第二句说:“莫向西湖踏残雪,东风多在向阳枝。”意思是说:不要在西湖边踏出残雪的痕迹,因为东风常常偏爱向阳枝。诗人借用咏梅来比喻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希望人们相信他的变法,就像梅花一样不怕严寒,向着阳光生长。最后一句是说:不要向西湖踏雪,要像东风一样的爱着阳光,去迎接新的生机。

王安石的咏梅诗,表现了王安石不畏强权、坚持真理的思想品质。他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但他仍不改初衷,依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并把这种理想寄托在他心爱的梅花身上。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气概。

王安石的咏梅诗,语言简练含蓄,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