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信维摩诘,山中一锡归。
遥瞻双径月,长照五铢衣。
宝树交珠网,香云护碧扉。
虎溪溪上路,来往且忘机。
【注释】
- 寄双径主者:寄给在山中修行的两位僧人。
- 维摩诘(yí jì):佛教典故,意指以智慧辩才著称的高僧。
- 锡归:锡杖。
- 遥瞻双径月:遥看月光下的山间小路。
- 五铢衣:古代官服,五铢钱为古代货币单位。
- 宝树交珠网:形容树木繁茂,枝干交错,如珠宝般璀璨。
- 香云护碧扉:形容山林中的云雾缭绕,如同仙女的裙带一般环绕着门户。
- 虎溪:地名,位于今四川雅安市。
- 来往且忘机:形容远离尘世纷扰,忘却名利之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山间修行者的怀念之情的诗作。诗人通过询问修行者是否还像维摩诘那样,在山中静修,表达了对修行者生活状态的好奇与关心。诗中的“双径月”、“五铢衣”、“宝树交珠网”等意象,生动描绘了山林的清幽、修行者的简朴和生活的宁静。
首句“问信维摩诘”,诗人以维摩诘作为问询对象,既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之情,也暗示了对维摩诘隐居生活的好奇。第二句“山中一锡归”,则直接点明了修行者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远离尘世的超脱。
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的美景及修行者的生活状态。“遥瞻双径月”,“长照五铢衣”,通过对月光和修行者服饰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宝树交珠网”,“香云护碧扉”,则形象地描绘了山林中的奇珍异景,以及修行者生活环境的美丽。
最后两句“虎溪溪上路,来往且忘机”,则表达了诗人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和赞赏。诗人认为,修行者能够忘却名利之心,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林美景和修行者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诗人对修行者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同时,诗人也借助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