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虎踞仍龙蟠,出郭先见翠巑岏。
金玉黄炉灰劫远,旃檀古林风雨寒。
僧来引绠动春涧,人醉拂花眠石坛。
为语金坡王学士,巨然曾画此山看。
【注释】
1.虎丘:在苏州西郊,有虎丘山和虎丘寺。
2.踞:蹲踞,盘踞。
3.黄炉:指烧制黄金的窑炉。劫:劫数,运数。
4.旃檀:檀香木,一种名贵木材。古林:古树成林。
5.春涧:山中清澈的小溪。
6.引绠:汲水的绳索。
7.石坛:僧人说法或打坐的石头台子。
8.金坡王学士:即北宋文学家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世称王荆公、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他曾任参知政事,因变法引起保守派的反对,罢相后隐居金陵钟山。
【赏析】
这首七绝是王安石游览虎丘时的吟诗之作。全诗写景抒情,意境优美。
首联写游虎丘所见之景。“出郭”二句,点明虎丘距城之远;“翠巑岏”,形容虎丘的山形如美人之貌,又如美人梳妆,美丽动人。颔联写虎丘之景。“黄炉”句,写山中的寺庙。“旃檀”句,写山林中树木葱茏,风雨交加,给人以苍凉之感。颈联写游虎丘时的情景。“僧来”句,写山中的僧侣来此汲水,“引绠”为汲水的绳索,这里用来比喻虎丘山中僧人之多。“人醉”两句,写游人酒醉后,躺在石坛上休息,睡得很香甜。尾联写虎丘的美景。“为语”句,意思是说你要为我说,虎丘山上曾经画过一幅巨然的山水画。“王学士”,即王安石本人。
这首诗写景生动,情景交融,富有情趣,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