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桥下风水恶,千斛舟中心骨惊。
蛟龙有时就庙食,鸿雁每岁不南征。
松江太湖会合地,暮雨寒涛交战声。
独客倚篷归叹息,崎岖世路何由平!
【注释】第四桥:位于吴江县东。风水恶:风水指水和风对人的祸福,这里指水势凶猛。中心骨惊:比喻船在大风中摇晃得很厉害。蛟龙: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大水的水怪。有时就:偶尔,有时。庙食:祭祀用的牲醴。鸿雁:鸿鹄、大雁等鸟,此处指候鸟。每岁不南征:每年秋天不向南方迁徙。松江:即松江府,今属江苏。太湖:今属江苏。会合地:交汇处,这里是泛指江南一带。暮雨寒涛交战声:指傍晚时分,雨声和波涛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独客:孤独的旅客。倚篷:靠在船篷上。归叹息:归家时叹息。崎岖世路:形容仕途艰难曲折、险峻不平的路途。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代末年,诗人因避乱隐居吴江,有感于当地自然风光之秀美而作此诗。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全诗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首句“第四桥下风水恶”,是写吴江地势险要,水势湍急。第四桥是吴江县城内的一座桥,位于县治东南,与县衙相对。这句诗通过写吴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下面描写吴江的自然风光做铺垫。
第二句“千斛舟中心骨惊”,是写船只在吴江上航行时的惊险。千斛(一斛相当于十斗,千斛就是一千斗)是指很大的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船只行驶在宽阔的河道上时,由于风浪太大,船只就像被风吹动一样,摇摆不定,船上的人感到惊恐不安。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船只行驶时的景象,表现了吴江的自然风光之美。
第三句“蛟龙有时就庙食”,“蛟龙”是指水中的龙王,这里用来形容河水中的水怪或水患。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有时水怪会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感到害怕。这里的“庙食”是指祭祀用的牲醴,也就是供奉给水神的食物。这句诗通过写水怪出现的情境,表现了吴江水域的险恶。
接下来四句都是描写吴江的景色。“松江太湖会合地,暮雨寒涛交战声。”意思是说,松江和太湖在吴江这个地方交汇在一起,傍晚时分,雨声和波涛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这句话通过描绘吴江的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
最后两句“独客倚篷归叹息,崎岖世路何由平!”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孤独的客人,我靠着船篷回到家里,不禁感叹起人生的艰难曲折,怎样才能找到一条平坦的道路呢?这里的“世路”指的是人生的道路或仕途之路。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