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照萧晨,凄清不受尘。
冷光明似雪,冬暖胜如春。
红叶辉相照,黄花色愈新。
南窗差可爱,曝背豁天真。

【赏析】

“旭日照萧晨,凄清不受尘。”首联写清晨霜天景色:旭日当空,照在萧瑟的寒晨上;霜白如雪,冷清得使人不感尘世。这两句写景,以动衬静,以明衬暗,以白衬素。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把“霜”和“晓”联系在一起写,使“晓”与“霜”相映成趣,构成一幅霜晨图象。诗人以“凄清”修饰“寒晨”,写出了霜晨特有的清冷、幽静的气氛,为下文描写霜花做了铺垫。

“冷光明似雪,冬暖胜如春。”颔联进一步描写霜花的美色。霜花是自然界中一种罕见的奇观,它在寒冷而漫长的冬季里,由无数个水汽凝结而成的冰晶,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犹如铺洒满地的晶莹白雪,又似披挂着银光的皑皑白雪。诗人抓住这一特征,加以描绘。“冷”、“明”、“似”等词语,准确地表现了“霜花”的特征。同时,“冬暖”一句,既点明了时令,又衬托了“霜花”之美。

“红叶辉相照,黄花色愈新。”颈联继续描写霜花的美丽。“红叶辉相照”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末冬初,树叶上的霜花与红叶相互映照的景象。红叶的艳丽和霜花的洁白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黄花色愈新”一句,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描写。“愈”字,突出了黄花色比红花还要鲜艳夺目的特点。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花色比作新鲜的鲜花,形象地描绘出霜花的娇艳和美丽。

“南窗差可爱,曝背豁天真。”“尾联”二句,诗人以轻松诙谐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这美好景象的喜爱之情。“南窗差可爱”一句,既是对前面诗句的回应,又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诗人站在南窗下,欣赏着眼前美景,感叹道:“这真是让人感到可爱的好时光啊!”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又流露出他对这种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曝背豁天真。”尾联最后两句,诗人以自喻的手法,表现出自己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愿望。“曝背”,意为晒太阳或晒脊梁,这里指的是诗人坐在南窗下晒太阳的情景。“豁天真”则是指开阔自己的心胸,忘却世事纷扰,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状态。这两句诗,既是对前面诗句的回应,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人生哲理的一种领悟和思考。

【注释】

旭日:早晨的太阳。

凄清:凄凉寂寞。

差可:差不多可以。差(chāi),差不多。

豁达:开朗豁达。

【赏析】

《会霜晴》是唐代文学家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深冬寒天的景色,并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及人生哲理的思考。全诗四言,每句七个字,韵律整齐,朗朗上口。

首联“旭日照萧晨,凄清不受尘。”描绘了深冬寒天的清晨景象。旭日高照,照亮了萧瑟的寒晨;寒风凌厉,使得霜白如雪,冷清得使人不感尘世。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霜”和“晓”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形成了一幅生动的霜晨图象。首句中的“凄清”一词,更是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孤寂、落寞。

颔联“冷光明似雪,冬暖胜如春。”进一步描绘了霜花的美色。“冷光明似雪”描绘了霜花在冷风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如同皑皑白雪一般耀眼;“冬暖胜如春”则暗示了尽管冬天寒冷,但这里的霜花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仿佛春天般生机勃勃。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霜花的美丽。

颈联“红叶辉相照,黄花色愈新。”则描写了秋末冬初时节的霜花与红叶交相辉映的景象。红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鲜艳夺目,而霜花则以其独特的白色与红叶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花色比作新鲜的鲜花,形象地描绘出霜花的娇艳和美丽。

尾联“南窗差可爱,曝背豁天真。”诗人以轻松诙谐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这美好景象的喜爱之情。“南窗差可爱”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于南窗下景色的喜爱,也暗示了这是一处难得的好时光;“曝背豁天真”则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世俗纷扰、回到自然、返璞归真的渴望。这两句诗不仅总结了前面的内容,还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深冬寒天的独特美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诗中既有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