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桃花源,超然欲高举。
永怀尘外游,遐契烟中侣。
时从清夜阑,默探元化祖。
寻幽得佳胜,将期结茅宇。
任公五十犗,朅来向江渚。
投竿鱼不食,归兴浩莫御。
遥岑下落日,薄云阁清雨。
扬舲吴淞滨,褰裳采芳杜。
长歌去英淑,未卜重晤语。
相期会有时,散发卧云屿。
【注释】
别卫山斋:在江苏常熟东南,今属上海市。卫山,即卫山上的山斋。
何处桃花源,超然欲高举:何地有桃花源,想高飞远举。
永怀尘外游,遐契烟中侣:长怀与世隔绝的游赏,遥契与烟雾中的同伴。
时从清夜阑,默探元化祖:时常在清静的夜晚里,默默地探索天地万物的本源。
寻幽得佳胜,将期结茅宇:寻找幽美的景色,准备建一所茅屋。
任公五十犗,朅来向江渚:任公子五十头牛,驾船而来到江边。
投竿鱼不食,归兴浩莫御:扔下钓竿去捕鱼,鱼儿不吃饵,归家的心情难以抑制。
遥岑下落日,薄云阁清雨:遥远的山峰上太阳落下,轻云遮蔽着清澈的雨露。
扬舲吴淞滨,褰裳采芳杜:扬起船桨来到吴淞江畔,提起衣襟采摘杜若花。
长歌去英淑,未卜重晤语:长歌一曲,告别那美好的人儿,不知道能否再次相见。
相期会有时,散发卧云屿:希望再有机会见面,我将要像仙人一样散发在云岛上。
【赏析】
《别卫山斋》是诗人于明成祖永乐初年(1403年)由常熟赴京师(今北京)途中,经吴淞江作此诗寄赠友人卫景贤的作品。全诗以“游”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幅江南水乡美丽的山水画卷。
首联“何处桃花源,超然欲高举”,诗人在想象中勾勒出了一片理想的桃花源景象,他渴望像陶渊明那样摆脱世俗纷扰,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一设想既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
颔联“永怀尘外游,遐契烟中侣”,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情怀。他不仅怀念与世隔绝的游赏乐趣,更希望能与那些与世隔绝、与烟云为伴的同伴们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这种情感表达了对自然和超脱世俗生活的独特理解。
颈联“时从清夜阑,默探元化祖”,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领悟到了天地万物的本源。这是一种对生命和宇宙奥秘的探索,也是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尾联“扬舲吴淞滨,褰裳采芳杜”,则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面。诗人乘坐船只来到了吴淞江边,拿起衣裙采摘了杜若花。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也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悠长,充满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隐逸生活的推崇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