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昏归云敛,叶落夕飙骤。
疏松漏微月,清光照岩窦。
烟中二仙师,一笑欣邂逅。
行行扑空翠,杖屦相先后。
清景适与期,得句若天授。
画成诗逾绝,开卷消鄙陋。
如饮中泠泉,可咽不可𠻳。
我怀陶贞白,日夕梦三秀。
何年卓茆庵,饵术衍遐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幽静的夜景图,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题梁中砥诗画图”点明了主题,即描绘山中的景色。接着,诗人以“山昏归云敛,叶落夕飙骤”勾勒出一幅傍晚时分山间的景象。山中云雾缭绕,夕阳西下,风势渐起。
“疏松漏微月,清光照岩窦”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夜色和月光。疏松的树木间隙透出微弱的月光,照亮了山间的岩洞。这里的“疏松”、“微月”、“清光”、“岩窦”等关键词都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和静谧感。
第三句“烟中二仙师,一笑欣邂逅”则引入了人物,展现了诗人与仙人相遇的情景。这里的“烟中二仙师”形象地描绘了仙人在烟雾中的朦胧身影,而“一笑欣邂逅”则表达了诗人与仙人相遇的喜悦之情。
第四句“行行扑空翠,杖屦相先后”继续描绘了夜晚的山林景象。诗人行走在山林之中,周围的树木、石头都被夜色笼罩,形成了一幅空灵而美丽的画面。这里的“行行”、“空翠”、“杖屦相先后”等关键词都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份宁静和和谐感。
第五句“清景适与期,得句若天授”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欣赏和感悟。他认为自己的诗句能够恰到好处地表达出这份美景,仿佛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第六句“画成诗逾绝,开卷消鄙陋”则进一步强调了诗歌与绘画之间的相互补充关系。诗人认为,当诗歌与绘画结合时,可以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作品。这里的“画成”、“诗逾绝”、“开卷消鄙陋”等关键词都为这种互补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接下来的七句话则是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他提到了“如饮中泠泉,可咽不可𠻳”,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喜爱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怀揣着一颗陶渊明般的心,日夜都在梦中梦到那些美好的事物。
最后两句“何年卓茆庵,饵术衍遐寿”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他期待有一天能够拥有一座独立的茅草小屋,在那里修炼道法,延年益寿。这里的“何年”、“卓茆庵”、“饵术衍遐寿”等关键词都为这个梦想提供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夜景的描绘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它也通过诗歌与绘画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对于创作艺术的独到见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