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发烟鬟矗万峰,行人指点梵王宫。
鸟飞杳霭苍茫外,人在霏溦空翠中。
【注释】
蒲:地名,今属山西永济县。师岩:指蒲州附近的寺庙。卿:指唐玄宗时宰相李林甫,字公辅,蒲州人(见宋欧阳修《李公佐集序》)。蒲津:古黄河渡口,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镇南,为唐代重要军事要地。晚渡:傍晚的渡口。
【赏析】
此诗是作者游蒲津晚渡之作。诗人从蒲津渡口出发,沿途所见,触景生情,感慨颇多,于是便写了这首七言律诗。
首句写景。万峰如螺髻,烟鬟即云鬟。“螺髻”是形容峰峦连绵不断。“烟鬟”,是说山峰上雾气缭绕,仿佛云雾所盘绕的头发一般。这一句写出了景色的壮美。“行者指点”四句写舟行所见。行者,泛指行人,这里指作者自己。梵王宫,即佛寺,在万峰之中,是诗人游览之处。“鸟飞杳霭苍茫外”,苍茫,形容天色昏暗。这里用苍茫二字,既点出天已黄昏,又表现了山高谷深,鸟飞难见的意境。“人在霏微空翠中”,这是写近景,空翠是指浓绿的颜色,也可以说是浓重的绿色。这里用“霏微”二字,不仅形容暮色中薄雾飘荡,还写出了浓翠满眼,使人感到一片生机勃勃的气息。
这首诗写诗人游蒲津晚渡的途中所见。前两句写远眺所见的远景,后两句写近观所见的近景。首联描绘出一幅宏伟壮观的画卷,颔联写日落之时,苍茫的天空中只有薄雾飘荡;颈联写近观所见的景物,浓翠密布,生机盎然。全诗语言清新,意境幽雅,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