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沈沈翠作堆,瘦筇缓步首频回。
天平山水真佳矣,文正祠堂亦壮哉。
碧落高寒超下界,白云清暖隔浮埃。
长怀往事成悽断,为读残碑剔藓苔。

【注释】

华山阻雨:华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120公里处。此词是诗人于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夏秋之交,因游华山而写的组诗。中上人:佛家称寺内住持为”中上”,故称僧人为”中上人”。姑苏:苏州的别称。

【译文】

翠绿的山色像堆叠着,瘦高的竹杖缓缓地走,频频回首。天平山的景色真美丽啊!文正祠也很壮观。碧落高寒超脱了尘世,白云清丽暖和,隔着浮云。常怀往事令人悲痛断肠,读残碑剔藓苔。

【赏析】

《次韵宁熙中上人姑苏纪游十首》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本词是其中的第一首。此词写游华山时的所见所感。开头两句写登临观瞻的情状。作者以“树木沈沈翠作堆”起兴,描绘出一片青翠欲滴、葱茏蓬勃的景象;以“瘦筇缓步首频回”描写作者在观赏景物时的心情与行动:他拄着那一根瘦长的竹杖徐徐而行,不时回身眺望。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华山苍松翠柏的茂盛和险峻的山路,还写出了作者对美景的留恋之情。“天平山水真佳矣”,“天平山”,又称“虎踞山”,在江苏省句容县境内,为南京著名的风景区之一。“真佳矣”三字,表达了作者对天平山美景的由衷赞叹,同时也暗含着他对于仕途失意后寄情山水的感慨。“文正祠堂亦壮哉”,“文正”即欧阳修。他在任知州期间,政绩卓著,百姓拥戴,死后谥号“文正”。欧阳修的祠堂建在天平山中,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亦壮哉”三字,表达了作者对欧阳修祠堂的赞美之情。“碧落高寒超下界,白云清暖隔浮埃。”这句诗用“碧落”、“白云”来比喻天平山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的秀丽景色。“超下界”指超越凡界,形容其景色高远;“隔浮埃”指透过云雾看世界,形容其景色清幽。这里既点出了华山的险峻奇特,又表现了作者的游兴盎然。“长怀往事成悽断,为读残碑剔藓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经历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于历史遗物的珍重之情。这里的“悽断”是指悲伤欲绝的意思,“剔藓苔”则是指清理残碑上的苔藓。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于过去的深深眷恋,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望。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华山美景的描写和对历史遗迹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以及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