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室曾烦月照帏,今年此夕认清辉。
芳时一去无繇返,皓首同归与愿违。
谯漏声传人寂历,胡床影矗露霏微。
碧霄如水连银汉,好洗浮生万事非。

【注释】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

烦:烦扰,打扰。

芳时一去:美好的时光一旦过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无繇(you):无法,没有道理。

皓首:白头发。

同归:一起回来。

历:经历。

胡床:一种矮小的坐具。

碧霄:碧绿的天空。

银汉:银河,即天河。

【赏析】

这首《中秋对月》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此诗前两句写中秋之夜的月光,后两句写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意境清幽,情感深沉。

开头两句“我室曾烦月照帏,今年此夕认清辉”,是说以前在室内的时候常常被皎洁的月光照射,而今年这个中秋节的晚上才能看清这明亮的月光。“我室”是指作者居住的地方。“烦”是打扰的意思。“帏”指的是帷幕或者帷幔。这里用“烦”字写出月光对作者的照顾和照顾之频繁。“此夕”,指今夜;“认清辉”,意思是说今晚才能看清这皎洁的月光。“认清辉”三字,把月光写得非常明亮,非常清澈,非常清晰,让人感觉到月光的明亮程度仿佛能看透人的心扉,能够映出人的影子一样。这两句写月光照耀得格外明亮,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惆怅。

中间两句“芳时一去无繇返,皓首同归与愿违”,是说美好时光一旦过去就再也回不来了,年老色衰的我也希望回到年轻时的美好时光,但愿望却总是无法实现,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芳时一去无繇返”,是说美好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无繇返”的意思是没有办法返回。“皓首同归与愿违”,“皓首”是指满头的白发,“同归”是指一同回归、一起归来,“与愿违”是指与自己的心愿相违背。这两句是说美好时光已经过去了,而且无法回到过去,年老色衰的我也希望能够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但愿望却总是无法实现,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

最后两句“谯漏声传人寂历,胡床影矗露霏微”,是说夜晚的寂静之中,只听到更鼓的声音传来,人在外面都静悄悄的,只有那胡床的影子在微微闪烁。“谯漏声传”是指更鼓声传来。“人寂历”是指人们在外面都很安静。“胡床影矗露霏微”,是指坐在胡床上的身影显得有些孤独和落寞。这几句描写了一个夜晚寂静的景象,其中充满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夜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于未来命运的担忧之情。同时,诗歌中还蕴含着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