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收雨脚云气温,葛藤刺屡穿径人。
精庐桃李花漫山,声钟声绕落花间。
野僧净设伊薄供,译脱西方如说梦。
我方云笑耳不闻,寒窗暮对西山云。
诗句释义:
- 山收雨脚云气温,葛藤刺屡穿径人。
- “山收雨脚”描述雨后山景,暗示天气转晴。
- “雨脚”指雨水落下后的水珠。
- “云气温”形容天空中云雾缭绕,温暖如温。
- “气温”表示温度适宜。
- “葛藤刺屡穿径人”描绘了葛藤攀爬的情景,以及人们频繁经过的路径。
- “葛藤”是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攀爬的藤蔓或纠缠之物。
- “屡穿径人”意味着多次有人经过这条小径。
- 精庐桃李花漫山,声钟声绕落花间。
- “精庐”可能是某个地方的名称,这里用来象征某种精神或修行场所。
- “桃李花漫山”形象地描述了满山遍野的桃花和李花盛开的景象。
- “声钟声绕落花间”说明有寺院或寺庙,且有人在其中诵经念佛。
- “声钟声绕落花间”描绘了钟声在花瓣飘落的场景中回荡的景象。
- 野僧净设伊薄供,译脱西方如说梦。
- “野僧”指的是居住在山林中的僧人,可能与佛教有关。
- “伊薄供”可能是指简单的供品或斋食。
- “译脱西方如说梦”表达了对宗教或信仰的一种态度,认为宗教教义如同梦境一般虚幻。
- “译脱西方”指的是从宗教信仰中解脱出来。
- 我方云笑耳不闻,寒窗暮对西山云。
- “我方云笑耳不闻”可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或淡然,对外界的纷扰不再关心。
- “我方”可能表示自己一方或独自。
- “云笑”形容心情轻松愉快。
- “耳不闻”表明不听外界的声音,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 “寒窗暮对西山云”描写了一个人在寒冷的夜晚,对着西山观看晚霞。
译文:
- 山雨过后天放晴,葛藤攀缘小径行。
- 精庐桃花李花盛,钟声环绕花瓣飞。
- 野僧简朴设斋饭,超然物外谈佛理。
- 我独自微笑不理会,黄昏时望向西山云。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雨后的山、葛藤、桃花、李花等,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通过对“精庐”、“伊薄供”、“西方”等关键词的解读,展现了诗人对于宗教或信仰的态度,即超然物外、洒脱自如。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然,以及对生活的淡然处世哲学。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