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草黏冰,疏林补雪,衰翁未觉春暖。
曝背低檐,燎衣破灶,谁识舞台歌馆。
乐事如今懒。
谢邻伴、东招西唤。
何消看试华灯,月光今夕圆满。
念昔繁华帝里,侍凤辇夜游,棚晓人散。
迓鼓方催,韵箫正美,忽被西风吹断。
簌簌梅花落,忍听得、一声羌管。
怀古伤情,泪痕湿,春衫短。

探春慢 和心渊己巳元夕韵

细草粘冰,疏林补雪,衰翁未觉春暖。

曝背低檐,燎衣破灶,谁识舞台歌馆。

乐事如今懒。

谢邻伴、东招西唤。

何消看试华灯,月光今夕团圆。

念昔繁华帝里,侍凤辇夜游,棚晓人散。

迓鼓方催,韵箫正美,忽被西风吹断。

簌簌梅花落,忍听得、一声羌管。

怀古伤情,泪痕湿,春衫短。

【注释】:

  1. 探春慢:词牌名。2. 细草粘冰:细小的草被冰封住了。3. 疏林补雪:稀疏的树林覆盖了积雪。4. 衰翁:年老之人。5. 春暖:春天来临。6. 曝背低檐:晒太阳时躺在低矮的屋檐下。7. 燎衣破灶:烧火做饭时用火烧着衣服和炉灶。8. 谁识:谁能理解。9. 舞台歌馆:指歌舞场所。10. 乐事:快乐的事。11. 谢邻伴:向邻居致谢。12. 东招西唤:到处找人邀请。13. 何需:何必。14. 看试:观赏。15. 华灯:华丽的灯光。16. 月圆之夜:月亮圆满的时刻。17. 帝里:帝王居住的地方。18. 侍凤辇:服侍皇帝的车驾。19. 棚晓人散:天刚亮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散去。20. 迓鼓:迎接鼓乐声。21. 韵箫:有节奏的吹奏乐器,此处借指音乐声。22. 西风:秋天的风。23. 簌簌:飘落的声音。24. 羌管:古代一种横吹的木管乐器,声音悠扬凄切。25. 怀古伤情:感伤历史,怀念古人。26. 泪痕湿:眼泪湿润了衣裳。27. 春衫短:穿着春天的衣服,显得单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元宵节夜晚赏灯情景的词作。词中通过描绘作者在元夜之夜独自欣赏灯火辉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欢乐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上片主要描述了作者独自一人欣赏灯火辉煌的情景。开头“细草粘冰,疏林补雪,衰翁未觉春暖”三句,通过描绘冰雪覆盖下的草地和稀疏的树林,暗示出作者已经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季,但并未感到春暖。接着,“曝背低檐,燎衣破灶,谁识舞台歌馆”三句,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低矮的屋檐下晒背、烧火做饭的场景,以及他所处的环境——一个舞台和歌馆。这些场景都暗示了作者所处之地的繁华与热闹。然而,尽管他身处其中,却无人能理解他的心情,只能感叹自己如同一位孤独的老人,默默承受着岁月的流逝。
    下片则开始转向对过去的追忆和感慨。“乐事如今懒。”一句直接点明了作者此刻的心情——对过去的欢乐时光已不再感兴趣。随后,“谢邻伴、东招西唤”两句,描绘了他在邻里的召唤下出门寻找乐趣的情景。然而,他却选择了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独自欣赏灯火辉煌,这种选择无疑反映了他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旧与留恋。最后,“羌管”、“怀古伤情”等词汇的使用,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伤感与失落之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作者在元夜之夜独自欣赏灯火辉煌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既表现了作者对过去欢乐时光的追忆和留恋,也展现了他内心的伤感与失落。同时,这首词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当时元宵节习俗与文化的窗口,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