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役苦昼热,戒程当夜阑。
睡觉呼仆夫,出门路漫漫。
明月照人影,疏星挂树间。
流萤点衣袂,零露湿巾冠。
朝远剡溪水,俄入新昌山。
属兹干戈际,愈觉行路难。
愧无经世资,何以济险艰。
悒悒抱远思,绵绵起忧端。
东方忽已白,林鸟鸣间关。
前瞻石岭峻,喟然发长叹。

【注释】

发嵊县——指诗人离开嵊县。嵊县,今属浙江。发,出发。

行役苦昼热,戒程当夜阑——白天旅途劳顿辛苦,到了夜晚应当休息。

睡觉呼仆夫,出门路漫漫——晚上睡去时呼唤仆人,出门时路上漫长难走。

明月照人影,疏星挂树间——明亮的月光照耀着行人的身影,稀疏的星斗挂在树梢间。

流萤点衣袂,零露湿巾冠——飞舞的萤火虫点缀在衣服上,清凉的露水沾湿了头冠。

朝远剡溪水,俄入新昌山——早晨远远望去,溪水的源头在剡溪中;转眼之间便进入了新昌山。

属兹干戈际,愈觉行路难——正逢这战乱纷争的年代,更加觉得旅途艰难。

愧无经世资,何以济险艰——惭愧自己没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又怎能渡过危险的艰难呢。

悒悒抱远思,绵绵起忧端——忧伤地抱着对远方的思念,忧愁的情绪逐渐滋生。

东方忽已白,林鸟鸣间关——东方渐渐泛白,树林里的鸟儿鸣叫声音断断续续。

前瞻石岭峻,喟然发长叹——前瞻前方的石岭高大而陡峻,发出一声长长的感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从嵊县出发后所写的途中感怀之作。诗中抒发了离别家乡、征途艰难的愁绪和忧国伤时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旅途劳顿之苦与夜深人静的寂寞。“行役苦昼热,戒程当夜阑”,说明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日夜劳顿,十分辛苦。由于日间劳累,一到夜晚就盼望能早些歇息:“戒程当夜阑”。“戒”通“诫”,即告诫,这里指提醒、叮嘱。“夜阑”,深夜,也指天将破晓。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

第三句写诗人夜间的梦寐情景:“睡觉呼仆夫,出门路漫漫。”诗人在梦中呼唤着仆人,醒来之后,只见茫茫的路,不知通向何方。“呼仆夫”,指呼唤仆人。这句写诗人夜不成眠的情景。“出门路漫漫”,形容路途遥远曲折。这两句既写了诗人旅途中的劳顿,又写出了他对前途茫然无措的心情。

第四句承上启下,写诗人在昏黄的月光下行走,不时有疏星点点:

“明月照人影,疏星挂树间。”这两句以明月、疏星作为陪衬,烘托出诗人孤寂凄苦的心境。“流萤”二句紧承前二句而来,进一步渲染诗人的孤独和寂寞。“流萤”即飞萤,一种昆虫,常在月夜飞舞,因光闪烁而得名。《诗经·周南·关雎》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句,可见古人认为飞萤有似女子的美丽。“点衣袂”,指飞萤的光闪映在衣服上,如同萤火虫点着衣袖。“零露湿巾冠”,露水沾湿了帽冠,更显得衣衫褴褛。这四句描绘了一幅幽美的夜景图:月光如水,洒在江边的小路上,疏疏的星星点缀在树梢间,飞萤在夜色中飞舞,给诗人的衣袂增添了几分光彩。但这一切美好景色都无法掩盖住诗人内心的悲凉。

第五六句写诗人由眼前景象生发的遐想和忧思:

“朝远剡溪水,俄入新昌山。”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早晨远远望去,溪水的源头在剡溪中;转眼之间便进入了新昌山。“朝远”、“俄入”,都是表示时间的短暂和变化之快。“剡溪”、“新昌”,都是地名。诗人想到自己的家乡,又想到即将进入的新昌山,心情不由得更加忧郁。

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险境,感到前途无望而又无可奈何的苦闷:

“属兹干戈际,愈觉行路难。”“属斯”是“于此”的意思,“干戈”代指战争。这两句意思是说:在这战争纷起的年代里,更觉得旅途艰难。“愧无经世资”,惭愧自己没有治国安邦的才能。“济险艰”,指渡过危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和个人命运前途深感忧虑的心情。“悒悒抱远思,绵绵起忧端”,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忧伤地抱着对远方的思念,忧愁的情绪逐渐滋生。“悒悒”,“缠绵”都是指愁思不断。

此诗为送别之作,作者在旅途中触景生情,由自然景观联想到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表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全诗意境清丽、格调高洁,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