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白头吟》,慢饮尊中酒。古来悲白头,人情苦难久。
结发为夫妻,百年期白首。容颜衰落相弃捐,何况君臣与朋友。
汉高宽大主,萧何开国功。谗言一以入,几死天狱中。
陈馀与张耳,刎颈同生死。一朝争相印,雠雠世无比。
周文吕望不再见,管鲍结交宁复闻。玄德孔明若鱼水,胶漆孰如雷与陈。
斯人自此一以少,今世求之更无有。谈笑寻戈矛,那能托身后。
听我歌,歌《白头》。劝君饮,君莫愁。日月有时而剥蚀,世态谁能终不易。

【注释】

《白头吟》:乐府旧题,属《相和歌》。

《白头吟》为汉成帝时赵飞燕所制。诗中用此曲名,以发端。

试听:《白头吟》曲有“请奏鸣琴瑟”之句(见《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故云试听。

尊:酒器。

古来悲白头:语出杜甫《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白发愁看镜。”

结发:《汉书·张敞传》载:“宣帝时,郑庄使女嫁董贤为妻。……及后董贤被诛,女不肯复出宫门。乃上书曰:‘……臣进与贤结发为夫妇,出与贤决去……’”颜师古注:“谓其夫妻始合也。”

百:指年岁。

期:期许。

容颜衰落相弃捐:语出杜甫《哀江头》:“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何况君臣与朋友。:语出《史记·魏公子列传》:“毛空侯闻之,心知不死。……君如有意,使臣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虽没身于外,不敢有恨。”

汉高:即汉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

萧何:即萧何,汉初杰出的政治家、谋臣。

谗言一以入,几死天狱中:事见《史记·萧何传》:“秦亡,与御史大夫商议,以为应立六国后嗣,乃求诸楚,计未得。又欲立六国诸侯后人。独有壮士韩生者,知其意,乃遗书沛公曰:‘大丈夫生天地之间,何尝徼幸为万户侯哉?’于是乃立韩生子信为韩王……”

陈馀与张耳:陈余、张耳都是秦末的反秦义士。

一朝争相印:事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二人俱起,往从陈胜。……至陈,皆为盗。……耳相谓曰:‘壮士不死何归!’于是相与攻亢氏城旁富人居。富人壁间且尽,客少者,乃弹琴而挑之。……二人相视而笑,成兄弟矣。”

雠雠世无比:语出《诗经·大雅·荡》:“怨彼骄民,伐鼓渊渊,伐木丁丁;昭昭上帝,下民之命。”毛传:“雠仇比周。”孔颖达正义引《尚书大传》:“比周者,朋党比党也。”仇雠,同“比”。

周文吕望:周文王姬昌,吕望为太公望,均封于齐。

管鲍:管仲、鲍叔牙。二人为知己。

孔明:诸葛亮,字孔明。

玄德:刘备。

斯人自此一以少,今世求之更无有:事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先主少时,与宗室侍从子弟共坐,述说司马徽言及霸业,由是知备有帝王之器,意说之。”

谈笑寻戈矛: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人御之,在行制之余,而复寻戈矛焉。”

歌:唱。

歌《白头》:语出《古诗十九首》之一。《白头吟》本为女子自叹长年不嫁。诗人借歌此曲,以抒其意。

日月有时而剥蚀,世态谁能终不易:语出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这是一首写女子对青春流逝的感慨之作。诗中通过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发了青春易逝的悲哀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情真意切。

第一层(前四句)。开头两句写女子聆听《白头吟》曲,慢饮醇酒。接着以“古来悲白头”一句领起下文。这一句是全篇的主旨所在。“人情苦难久”,是说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因老而悲的人。这一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之语,以下便将笔触转向具体人物,叙述那些因衰老而被遗弃的人的种种不幸遭遇。“结发为夫妻,百年期白首”二句,写女子与男子结为终身伴侣,共同度过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可是岁月无情,转眼间已到了老年,白发苍苍,形貌枯槁。“容颜衰落相弃捐”,是说容颜衰败,被人抛弃。“何况君臣与朋友”,进一步指出即使是君臣、朋友之间也往往不能长久相守。这三句都是紧接上句而来,一气呵成。

第二层(第五至十句)。这一层的中心是写君臣、朋友之间的关系。下面三句是承上而来。“汉高宽大主”,说的是汉高祖刘邦,他实行宽大政策,所以能统一天下。“萧何开国功”,指的是汉代的功臣萧何。刘邦能够成就帝业,多亏了萧何的谋划之功。但后来有人谗毁他们,结果刘邦竟差点被关起来。这里所说的谗言,是指汉高帝时的陈平和周勃诬告韩信谋反一事。据《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刘邦曾想废掉太子刘盈而改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此事曾被陈平、灌婴、周勃等四人发现,但他们却密告了刘邦。当时刘邦正在喝酒,听到风声后非常惊慌,问陈平、周勃该怎么办,他们建议杀了刘如意。于是刘邦大怒,命令武士把三人绑到殿下,并下令要他们立即自杀。后来大臣们向刘邦解释此事是误会,才免了他们的死罪。“谗言一以入”,就是这件事的代名词。“几死天狱中”,意思是几乎被杀。“陈馀与张耳,刎颈同生死”,说的是陈涉、张耳两位英雄豪杰的生死之交。他们两人都曾一起参与起义,后来项羽杀陈涉后,张耳投降了项羽;当项羽分封土地的时候,陈余则不肯受封,于是张耳劝他投降,他却说:“吾不听张耳计,至于是耶!”最后终于被项羽所杀。以上这些故事说明,即使是君臣、朋友之间,也不能不有所忌惮和猜疑。“一朝争相印”,“雠雠世无比”,说的还是君臣之间的事。陈涉起义失败后,项羽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把他的亲族全部杀死,只留下他的两个儿子作为人质。后来刘邦平定了天下,项羽兵败被杀,陈涉的两个儿子得以幸免。“那能讬身后”,是说陈涉的两儿子不能永远活下去。

第三层(最后五句)。这一层的中心是写世间人事的变化无常。“听我歌,歌《白头》”,是说听了我唱歌之后,请你不要忧愁。“劝君莫愁”四句,是对前面所说世事变迁的总结和概括。“日月有时而剥蚀,世态谁能终不易”,是说时间在不断地推移着,世间的一切人事都不能永远不变。“玄德孔明若鱼水”,“玄德”指刘备,“孔明”是诸葛亮的号。“若鱼水”,指他们的关系极为密切。这里比喻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亲密关系。“胶漆孰如雷与陈”,是说像雷震、陈元方这样的亲密朋友是难得的。“斯人自此一以少”,意思是这样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今世求之更无有”,意思是现在世上再也没有这样的人才了。“谈笑寻戈矛”,“戈矛”是兵器的意思。“谈笑”是说说话、笑笑;“寻”是寻找的意思;“戈矛”则指武器。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人们现在谈论的都是战争之事,很少有谈心、交朋友的了。这里既包含了世态炎凉的感叹,也包含了对世事变幻无穷的深刻揭示。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善于运用比喻和典故。例如,“结发为夫妻,百年期白首”,用的是男女结婚的常言俗语;“况君臣与朋友”,用的是历史上的一些典型事例;“汉高宽大主”,“萧何开国功”,用的是历史典故;“陈馀与张耳,刎颈同生死”,“那能讬身后”,则分别借用了两个人物的典故。此外,这首诗还有一些独特的艺术手法,如反复、对偶、排比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