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送客意不乐,借问何门曳子裾。
白下水高船起日,淮南木落雁飞初。
壮怀更复频看剑,济世终当用读书。
令弟少留数会面,北来音信未应疏。

注释:

  1. 客中送客意不乐:在客中送人,心情不痛快。
  2. 借问何门曳子裾:询问你是哪个地方的人,为什么拖着你的衣襟。
  3. 白下水高船起日:白水河的水涨得高,船只在水面上扬起的波浪。
  4. 淮南木落雁飞初:淮南的树叶已经落了,大雁开始飞回南方。
  5. 壮怀更复频看剑:壮志未泯的人又常常看剑。
  6. 济世终当用读书:拯救世人的事业最终要用读书来辅助。
  7. 令弟少留数会面:你的弟弟稍等一下,我们再见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他的一位朋友萧起宗的诗,表达了他送萧起宗返回故乡时的情感。
    首句“客中送客意不乐”,描绘了李白在客中送人的无奈和不快乐的心情。他原本期待着与朋友共度时光,却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这种情感在他后来的创作中多次出现,如《将进酒》中“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情壮志。
    “借问何门曳子裾”一句,李白询问萧起宗来自何处。这里的“曳子裾”指的是穿着华丽衣服的人,暗示萧起宗的社会地位较高。这也反映了李白对萧起宗的一种羡慕之情。
    第三句“白下水高船起日”,描绘了萧起宗离开时的场景。“白水河”的水面宽阔,船儿在水面上扬帆而起,阳光照耀下的景色美丽动人。这一句也表达了李白对朋友离去的一种不舍之情。
    第四句“淮南木落雁飞初”,描绘了萧起宗即将踏上旅程的情景。“淮南”是指中国的一个地区,而“木落雁飞”则是秋天的象征。这里既表达了萧起宗即将离开的凄凉景象,也暗示了他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第五句“壮怀更复频看剑”,描绘了李白在送别之际的感慨。他感叹自己的壮志未泯,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只能频频观看手中的剑。这句诗体现了李白对于个人抱负和现实的矛盾心理。
    最后一句“济世终当用读书”,则表明李白对友人的期望。他认为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实现自己的济世之志,这也是他对友人的一种鼓励。
    全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示了李白对友情的珍视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李白对于个人抱负和现实的矛盾心理以及对友人的期望和鼓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