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霏霏不湿衣,山前山后乱莺飞。
过桥春色绯桃树,临水人家白板扉。
此地酒帘邀我醉,隔船箫鼓送人归。
清游恐尽今朝乐,回首阊门又夕晖。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和表达情感的理解,要求考生对诗歌的写作对象、主题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掌握答题技巧。
“三月三日重游虎丘二首”是《春日忆李白》的首句,诗人在诗中以“重游”一词开篇,交代了本诗写作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细雨霏霏不湿衣”,写春雨绵绵,诗人却未沾衣,可见他心情之好。“山前山后乱莺飞”,写春意浓,莺飞草长。“过桥春色绯桃树,临水人家白板扉”,写诗人经过一座小桥,看到两岸桃花如霞,一户农家的门扉白亮,显得非常美丽宁静。这两句诗通过写景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此地酒帘邀我醉,隔船箫鼓送人归”,写诗人饮酒作乐,享受着春天的美好时光。“酒帘”“箫鼓”等字眼都烘托出一种热闹的氛围。“清游恐尽今朝乐,回首阊门又夕晖。”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惜春之情,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答案】
译文:
细细的春雨纷纷扬扬,淋在身上却不湿衣裳。山上山下到处都有鸟儿在欢快地歌唱。
走过小桥来到桃树盛开的地方欣赏美丽的景色,看到一家白墙红瓦的人家。
在这美丽的春光里,酒店的酒帘子招徕我去畅饮美酒;隔船传来箫鼓声,送别友人回家。
在这美好的一天结束了之后,我不禁想起往日的繁华已变成夕阳余晖。
赏析:
这是一首即兴之作,诗人在苏州游玩时,写下此诗。全诗以“三月三日重游虎丘二首”领起,点明题旨,然后分述游览虎丘所见所闻所感,并结合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思。
第一联:“三月三日重游虎丘二首”。首句点明时间,次句写所见景色。细雨霏霏不湿衣,山前山后乱莺飞。这两句写诗人在雨中漫步虎丘,只见细雨霏霏,春意盎然,而山间莺鸟啼鸣,更使整个虎丘春色无限。
颔联:“过桥春色绯桃树,临水人家白板扉。”“过桥”指作者由虎丘往东走,过了石桥(见《杜少陵集详注》),到了桃花盛开的桃坞。“临水人家”指作者由虎丘往西走,到了靠近水边的人家。这两句写诗人由东向西,一路行来,一路上看到了桃花烂漫,粉白色的墙壁上开着一扇扇红色的门扉的人家。
颈联:此地酒帘邀我醉,隔船箫鼓送人归。这两句写虎丘酒家为诗人提供美酒佳肴,让作者尽情欢乐;而船夫则吹起了悠扬动听的乐曲,伴着欢歌笑语将游客送回了家乡。
尾联:清游恐尽今朝乐,回首阊门又夕晖。尾联写今日之游,恐怕难以尽兴,因为明日又将回到喧闹拥挤的市井之中。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是杜牧咏虎丘名胜古迹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