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游及新霁,缓步得嘉宾。
古木寒泉寺,鸣鸠乳燕春。
山行六七里,舟受两三人。
总是曾经处,何须更问津。

【注释】

1.清游:指游览,游玩。及:碰上;遇及。

2.新霁:即“初晴”;雨后初晴。霁,雨止天晴。

3.缓步:缓慢地步行。

4.古木寒泉寺:指清凉寺,在今四川灌县西二十里的玉垒山中,唐僖宗时为灵仙寺。

5.鸣鸠乳燕春:指春天来临,小燕子鸣叫,黄口小儿出壳。

6.山行六七里:指从成都出发到青城山的路程。青城山在成都西郊,风景秀丽,以幽深奇绝著称于世。

7.舟:船。受:容纳。

8.问津:打听渡口。语本《论语·子路》:“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后用以比喻引导或启迪别人。

9.曾经处:曾走过的地方。

赏析:

这首七律写自己游览青城山的所见所感。全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意,情与景交融。

开头一句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天气,“清游”是说游览得清闲愉快,“及”字有意外之感。接着写“缓步”、“嘉宾”,都写出了游赏时的轻松愉悦。

第二句“古木寒泉寺”,是说寺庙所在之处树木苍老而泉水寒冷。这里既写景,又见情。“鸣鸠乳燕春”四字则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自己的游赏情趣,同时也写出了青城山的自然风光,使人感到如在画图中。

中间六句写自己在青城山行走的情况。“山行六七里”,说明走的是山路,“舟受两三人”,说明船上只能容纳两个人。这样看来,自己与龚子敬同赋这首诗的时候,应该是在一次山行途中,而且两人同行,彼此谈笑。“总是曾经处,何须更问津”。这两句是说自己来过青城山,用不着向别人打听怎么走,因为自己已经熟悉。

最后三句则是抒发感慨。“总是曾经处”,意思是说虽然自己多次经过青城山,但每次来都有新的体验和新的感受。“何须更问津”,意思是说既然自己对青城山如此熟悉,就没有必要再问别人了。

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豁达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