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高台在诸天上,如入如来不二门。
欲把一言参妙处,是心默契己忘言。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诗歌大意,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分析作答。“妙高台在诸天上”是说妙高台高耸于诸天之上,“如入如来不二门”,比喻自己进入了佛门的正道,达到了与佛无二的境界。“欲把一言参妙处”,是说自己想用一句话去参悟佛门的奥义,而佛家讲究“心印”,意指以心传心,以心印心,因此这里说“是心默契己忘言”。“妙高台在诸天上”是说自己进入佛门的正道,到了与佛无二的境地。“欲把一言参妙处”是说自己想要用一句佛语去参悟佛门的奥义。“是心默契己忘言”是自己和佛心意相通,无需言语就能彼此理解。
【答案】
游南岩三首(其一)
妙高台在诸天上,如入如来不二门;
欲把一言参妙处,是心默契己忘言。
赏析:
此诗写诗人游览妙高台时的感受。妙高台为佛寺中的塔楼,位于诸天的高处。诗人站在妙高台上,遥想佛门的深奥,他觉得自己好像进入佛门的正道,达到了与佛无二的境界。诗人用“妙高台在诸天上”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理解。他认为佛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进入佛门的正道,达到与佛无二的境界。这种境界不是通过世俗的途径可以达到的,而是需要用心去领悟、去体会才能达到的。所以,他要用一句诗去参悟佛门的奥义,而佛家讲究“心印”,意指以心传心,以心印心,因此这里说“是心默契己忘言”。这里的“是心默契”指的是诗人自己和佛心意相通,无需言语就能彼此理解。
此诗的第二句“如入如来不二门”,意思是说自己好像进入佛门的正道,达到了与佛无二的境界。在这里,“妙高台”是指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是一种高耸的结构。它通常用于供奉佛像的地方,其特点是结构复杂,设计精巧。诗人站在这样的平台上,仰望着天空中的各种形状各异的建筑物,仿佛看到了佛祖的形象,感受到了他的慈悲和智慧。同时,他还想到了自己的修行之路,也希望能够像佛一样,达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第三句“欲把一言参妙处”,意思是说自己想要用一句话去参悟佛门的奥义。这里的“一言”指的是佛门中的一句经典或者一个观点,而“参妙处”则是说要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和感受这个说法的内涵。在佛教中,“妙处”通常指的是佛法的核心或者最高的境界。而“一”则是指一种简单而又深刻的含义,意味着通过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深邃的道理。因此,这里的“参妙处”就是要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体验和理解佛法的核心意义。诗人希望自己能够通过简单的一句话来达到这种境界,从而实现自己的修行目标。
最后一句“是心默契己忘言”,意思是说自己和佛心意相通,无需言语就能彼此理解。这里的“是”指的是确实,而不是偶然或随意。而“心默契”则是表示心灵之间的相互理解和默契。这里的“己”指的是自己,而“忘言”则是指不需要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诗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修行过程,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佛祖的理解和支持。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展现了他对佛学的理解和体验。他通过攀登妙高台、参悟佛门的奥义以及与佛心意相通等方式,达到了与佛无二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态,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和修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