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庐清昼列千袍,射策词场百战劳。
明日京华春榜揭,蓬莱天近五云高。
【解析】
这是一首咏科举及第的七言律诗。全诗前四句描绘了考场上的盛况,后两句则描绘了及第后的得意情景。“丁卯”,指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贡院”,为科举考试之所。
第一句:“席庐清昼列千袍”
译文:在贡院的考场上,考生们穿着千层袍子,坐满了整个院子,十分壮观。
注释:此句中的“席庐”,“席”是坐的意思;“庐”,是屋子,这里泛指考试场所。“千层”形容袍子多,层层叠叠,十分华丽。“清昼”意为白天。“列”字写出了考生们众多的景象。“千袍”即千层袍,是宋代进士应试时穿的衣服。
第二句:“射策词场百战劳”
译文:在射策考试中,考生们经历了一百次的磨炼,最终功成名就。
注释:此句中的“射策”是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即由主考官出题,考生当场作答。“百战”形容考生们经过无数次的努力与磨炼。“劳”字表现了考生们付出的艰辛努力。
第三句:“明日京华春榜揭,蓬莱天近五云高”
译文:明天春天,京城将公布新科进士的名册,而此时距离蓬莱仙岛已经很近了。
注释:此句中的“明日”即后天,表示时间。“春榜”指新科进士的榜文。“蓬莱”是指传说中的神山,此处借以喻指京城。“五云”形容京城繁华昌盛的景象。
赏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这首诗描绘的是科举考试的场景,展现了考生们的勤奋学习与辛勤付出,同时也反映了科举考试的竞争之激烈以及其对人们命运的影响。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情感饱满真挚,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