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结枯桐,琅琅生松风。
听来还自惜,坐对烛花红。
听琴
竹外结枯桐,琅琅生松风。
听来还自惜,坐对烛花红。
注释
竹外(《诗经·卫风》中“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竹丛中,指幽静的竹林。
结枯桐(《庄子》“枯木朽株”):指琴上枯朽的桐木板,因琴声凄婉而得名。
琅琅(《汉书》:“清角鸣天,声音甚长。其高章五,皆宫商之声。”),形容琴音清脆悦耳。《楚辞》“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生松风(苏轼:“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庄子》:“夫大块中有天地,大者不可围,小者不可屈。”此处以琴声比喻松风。
听来还自惜:指自己听到琴声,内心生出感慨。
烛花红(《后赤壁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晋书》:“王献之字子敬,年四岁,谢安与诸人共围棋,子敬在旁,观之,良久曰:‘此儿应无盛满之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听琴情景的诗。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将琴声、松风等自然景观与人物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典故和词语,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