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期何在铸黄金,胶漆相投日以深。
妙制偶经雷氏手,虚名已说蔡家琴。
千年流水高山趣,一旦离鸾别鹤吟。
尘满敝弦虽未试,不弹还自有知音。

【注释】

囊琴:以琴为囊。《列子·汤问》载,钟子期听俞伯牙弹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后遂以“钟鼓之琴”为知音的代称。

钟期:指钟子期。

铸黄金:指用黄金铸制的琴。

胶漆相投:比喻彼此心意相通。

雷氏:指雷焕。雷焕是三国时吴国丹阳太守,精于天文,曾夜中看见一个流星坠落到吴县(今江苏苏州)南郊,派人寻去,得到一块大石头,上有刻文:“吴郡冶铁官徐市采石,得金璞。”后因以“雷石”为宝。

蔡家琴:即蔡邕《琴赋序》中说的“蔡邕尝游洛阳北山下,闻金石丝竹之音,于是乃感师旷之聪,心慕其人,乃仰头观上林间月明星稀,幽然远望,不觉涕流沾衿。”

高山趣:指高山流水之趣,比喻知音之意。

离鸾别鹤:形容离别的哀愁。鸾鸟和凤凰都是高贵的鸟,分别比喻夫妻。

尘满敝弦:喻指世事纷扰,知音难以寻觅。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小诗。前半部分写钟子期去世以后,再也没有知音来弹奏他的琴了;后半部分写知音难寻,即使有知音,也不一定能够领会琴声的意趣。

首句“囊琴”,点题。钟子期去世以后,再也没有知音来弹奏他的琴了。钟子期的知音故事,流传久远。晋代张华《博物志》卷七云:“旧说‘钟子期死,伯牙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唐代李峤《移淮南节度部曲并将士等入京口》诗中有“遗音犹在匣,绝响久无声”之句,与这首诗的意思相同。

第二句“铸黄金”,指钟子期死后,世人纷纷仿效他的琴,铸成了“雷氏”的琴,但再也无人弹奏了。这里用典。“胶漆相投”出自《庄子·外物》:“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将方木而读书也。子贡曰:‘夫读书者何所欲?’对曰:‘汝安求之?’子贡曰:‘吾愿得书而已矣。’丈人曰:‘吾亦欲书,甚苦此。’子贡欲以为宫室,使吾无所用,比反不如意,吾原得一焉。’丈人笑曰:‘君之所以求者,以欲书也。今子有书,而父有书,若子往为之,书恶能至于汝乎?”“雷氏”的琴,就是这把“方木”制成的琴。后人便以“雷氏”的琴代指知音的琴。

第三句“妙制偶经雷氏手”。钟子期死后,世上没有人再懂得他演奏的琴曲了。雷氏的琴虽然精美绝伦,却无人会弹。

第四句“虚名已说蔡家琴”。“虚名”是指那些空有名声的人。蔡邕《琴操序》说:“蔡邕尝游洛阳北山下,闻金石丝竹之音,于是乃感师旷之聪,心慕其人,乃仰头观上林间月明星稀,幽然远望,不觉涕流沾衿。”后来人们便用“蔡家琴”来代指好琴。

第五句“千年流水高山趣”。钟子期去世以后,再也没有知音来弹奏他的琴了,所以这世上也就再没有“流水高山”之趣了。

第六句“一旦离鸾别鹤吟”。古人常用鸾鸟、鹤等来比喻男女夫妇,故此处指夫妻离散。

第七句“尘满敝弦虽未试”。尘满敝弦指世态炎凉。虽然世态炎凉,但仍有知音。因为世间还有钟子期这样的人。

第八句“不弹还自有知音”。作者认为,即使不弹琴,也还会有知音。这里的“知音”不是指真正的钟子期,而是暗指作者自己。作者认为自己尽管不能像钟子期那样去弹奏琴曲,但他仍然可以创作出优美的诗篇,供后人传诵。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抒发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情怀。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