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殿仪天十六楹,向前黄道不教行。
帐房左右悬弓角,尽是君王宿卫兵。
【注释】
辇下:京城中。
圆殿仪天:指皇宫。
黄道:古代以二十八宿为黄道,以区分方向。
帐房:指侍卫值宿的地方。
左右:这里指侍卫值宿的左右两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时所作的一组宫词。这组诗共十二首,这是第一首,写的是皇帝居住的殿堂。
“圜殿”“仪天”,指的是皇帝居住的宫殿。
“向前黄道不教行”,意思是说皇帝居住的宫殿前有黄道,皇帝不许人们通过。黄道,即黄道十二宫,是中国古代星象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由二十八星宿围绕北极星(今称为小熊星座)所构成的一个圆形。古人认为,这个圆形就是天体运行的轨道。黄道上分布着十二个方位,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宫和中央太极宫,这就是所谓的“二十四星次”。皇帝居住的宫殿位于黄道的正南面,皇帝不允许人们从黄道以北的地区进入宫殿,也就是不准人朝拜皇帝。
“帐房左右悬弓角”,写的是警卫值夜的地方。
“尽是君王宿卫兵”,意思是说警卫值夜的人都是皇帝的亲兵,他们时刻保护着皇帝的安全。宿卫,指守卫宫廷,保卫皇帝的意思。宿卫兵是指随皇帝出外巡游或入宫值宿的禁军。
《辇下曲》共有一百零二首,是作者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所作。当时,宪宗对宦官势力的扩张十分不满,因此作者写下了《宫词》三十二首来讽刺宦官。这组宫词的第一首写的是皇帝居住的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