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鹌初罢草初黄,锦袋牙牌日自将。
闹市闲坊寻搭对,红尘走杀少年狂。
【注释】
辇下:指皇宫。
黄:这里形容草初生的颜色。
锦袋牙牌:指用锦缎和象牙制成的牌,是古代贵族子弟的玩物。
闹市闲坊:热闹的街市和僻静的地方。
寻搭对:寻找配对的人或事物。
红尘:原指人世间的繁华尘世。后多用以比喻世俗生活。
走杀:使……丧命。
【赏析】
此诗为宫体诗之“应制”之作,是唐宣宗时所作。诗人应诏写《辇下曲》一百二十首,这是第一篇。
前二句写宫中游乐之事。鹌子斗草游戏刚结束,草地上草色初黄。这时,贵家子弟们便把玩象牙制的牌和锦缎做成的小袋子,在京城里游玩。他们游历喧闹的街市、僻静的街巷,寻觅合适的对手进行游戏,以显示自己的才华风流。“斗鹌”“寻搭对”都是宫中的游戏。鹌子斗草游戏在唐代很流行,是贵族子弟们的一种娱乐活动。而寻搭对则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社交游戏。
后二句写斗鹌游戏中的少年狂放不羁。这些年轻人在斗鹌游戏中,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他们不顾天色已晚,也不怕耽误了正事,只是一味地沉迷于游戏的欢乐之中。他们的行为举止完全被游戏的激情所支配,完全失去了平时应有的庄重和矜持。这种“走杀少年狂”的情景,正是唐代社会的一个缩影。
全篇采用白描手法,语言平易通俗,形象生动传神。作者通过描写宫中的游乐活动,反映了贵族子弟们的骄奢淫逸的生活情趣,揭露了他们放纵无度、轻浮轻薄的品性。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