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求识少陵面,未闻草堂三日留。
看君用意古人上,却愧无言与献酬。
注释:
萨天锡:唐代诗人,字天锡。台掾:指唐玄宗时宰相张说的幕僚。少陵:杜甫的号。燕南:指燕赵之地,即今河北、山西一带。八月十四夜:指公元804年(唐大中八年)八月十五日夜。菌阁:在成都西门外的一座亭阁,相传是杜工部所建。绝句:一种诗体,每首四句,共四句,称为一首。明日追寄之:明天要写诗来寄给他。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酬答者为台掾萨天锡,赠诗之人李嘉祐。萨天锡求识杜甫之面,李公未闻草堂三日留,看君用意古人上,却愧无言与献酬。
“李公求识少陵面”,李公,指李嘉祐,他仰慕杜甫,想见一见杜甫;“少陵”,指杜甫。
“未闻草堂三日留”,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三年,住了三个月便离开了,这里指的是前年(759年)冬天,杜甫离开成都,第二年春天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县)。
“看君用意古人上”。意思是说,你的想法和古人一样。古人也是以诗言志,借诗抒怀,表达自己对时事的感慨。
“却愧无言与献酬”。“献”是指进献自己的思想或见解,“酬”则指回答别人的提问或意见。这里指的是李公想要了解杜甫的思想和感情,而杜甫却不擅长作答。因为这首诗是他看到朋友送来的诗后,有感而发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又怕自己才华不足而不敢轻易与人交往的心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谦虚谨慎的态度和善于思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