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移住古城隈。
堂后水平阶。
要结柴桑邻里,不须鸥鹭惊猜。
行厨竹里,园官菜把,野老山杯。
说与定巢新燕,杏花开了重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等。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从诗歌的结构(首联交代背景,颔联描写环境,颈联描写人物活动,尾联抒发感情),表现手法(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和语言风格(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生动活泼,简明平易,含蓄隽永等)来分析。最后指出诗歌的情感。

“草堂移住古城隈。” 这句是说:我迁居到这座古城的角落,在草堂旁边居住。“古城”指的是成都,诗人因遭贬谪而离开京城,来到四川。“隈”,指山坡或山边。

“要结柴桑邻里。”这句是说:我要结交柴桑邻里为邻。柴桑,即陶潜,作者自比陶潜,表明自己与陶潜一样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

“不须鸥鹭惊猜。”这句是说:用不着鸥鸟和海鸥惊疑猜忌。“鸥鹭”指海鸥和海鸭,这里指鱼鹰。“惊猜”,指担心、害怕。这句是说:用不着担心鱼鹰会惊疑、猜测。

“行厨竹里,园官菜把,野老山杯。”“行厨竹里”,指在竹林中做饭。“园官菜”,即官府供应的蔬菜。这句是说:在竹林中做饭,用官府供给的菜肴招待来访的人。“野老山杯”,指山野老人喝的酒。这句是说:请山野老人喝了这杯用竹筒盛装的野菜做成的美酒。

“说与定巢新燕,杏花开了重来。”这句是说:告诉那些刚刚筑好巢巢的新燕子,春天来了,它们又会飞回来。这里的“新燕”是指作者自己。“杏花”指桃花。两句是说:告诉你那些刚刚筑好巢的新燕子,春天来了,它们又会飞回来。这句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语,希望朋友不要因为自己被贬而沮丧失落。

【答案】

译文:

我在成都城边的草堂定居下来,与陶渊明一样过着隐逸的生活。我要结交柴桑邻居为邻,不必担忧鱼鹰会惊疑猜忌。在竹林中做饭,用官府供给的菜肴招待来访的人;请山野老人喝了这杯用竹筒盛装的野菜做成的美酒。告诉那些刚刚筑好巢巢的新燕子,春天来了,它们又会飞回来。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前半部分写送别时的情景,后半部分是送别诗中常见的内容,即祝愿对方一路平安。全诗写得委婉细腻,情感真切动人。

首联点题,交代写作的背景。成都城边的草堂,就是作者寄身的地方,也是他与陶渊明一样隐居生活的处所。“草堂”,是诗人退居成都时的故宅,后来成为他的别墅,故称“草堂”。草堂在城西浣花溪上,四周竹木环绕,景色清幽,环境宜人。所以作者选择在这里定居,过上了与陶渊明一样的生活。

颔联写送别时与朋友的亲切谈话。他们坐在院落中品茶交谈,谈论着柴桑邻里和鱼鹰。柴桑是作者的故乡,作者曾在此隐居躬耕,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不须鸥鹭惊猜”一句,是说不用担心鱼鹰会惊疑、猜测,因为作者已与陶渊明一样,与世隔绝。“行厨竹里”一句,写作者在竹林中烹饪菜肴招待来访的朋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此景。“行厨竹里”一句,既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又写出了主人的热情好客。

颈联写送别时与友人的对话:“说与定巢新燕,杏花开了重来。”“新燕”是刚筑好巢的燕子,它们筑巢于屋檐之下,筑巢之时非常辛苦,因此人们认为新燕是非常勤劳的鸟儿。“杏花开了重来”句,是说春天来了,燕子们会回到它们的巢中去。这两句是对友人的劝勉语:告诉你那些刚刚筑好巢的新燕,春天来了,它们又会飞回来。

尾联以景作结。“定巢新燕”,是作者自况。作者被贬黄州,与陶渊明一样过着隐居生活,不再关心世事,只关心自己的生计,不再去考虑仕途升迁之事。同时,作者也像新燕一样筑好了自己的巢穴,安下了自己的小家。“杏花开了重来”句,是说春天来了,新燕会回到它们的家中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全诗写得委婉细腻,情感真切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