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种修竹,千亩清娟娟。
开门看流水,心在昆仑山。
年来如病鹤,蹙蹙垂冻翰。
瘦筇懒扶策,世路空漫漫。
东皋幸有地,可庐亦可田。
聊且饮美酒,濯我心上烦。
醉歌渊明诗,山月照面寒。
我病何时瘳,持杯问青天。

【注释】

《南溪》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五言律诗。

①南溪:指王维隐居的辋川别墅所在,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②修竹:长而高耸的竹子。

③千亩清娟娟:形容竹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

④昆仑山:指神话中的西王母居所,这里泛指高峻之山,借指隐士的理想境界。

⑤病鹤:喻自己年老体衰,有如失群之鹤。

⑥冻翰(hàn):笔力衰退。冻,通“顿”,笔力衰竭貌。翰,指笔。

⑦瘦筇:指瘦长的筇竹杖。筇竹,一种可以制做手杖的竹子。扶策:拄着手杖。策,手杖。

⑧世路:世俗的道路。

⑨聊且:暂且。饮美酒,指喝酒消忧解愁。濯我心上烦:洗去心中烦恼。

⑩渊明:指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因曾任彭泽县令,辞官归隐田园,后人称他为“五柳先生”。

⑪山月:指皎洁的月光。照面寒:月光映照在脸上,使人感到寒冷。

⑫持杯问青天:举杯向天空发问,表示对天地、宇宙的无限向往和探求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不满的感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优美宁静,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联:“南溪种修竹,千亩清娟娟。”

首句“南溪”点出地点,点明了这首诗的题材。第二句描绘了南溪地区种植竹子的景象——一片茂盛的竹林,绿意盎然。

颔联:“开门看流水,心在昆仑山。”

第三句“开门看流水”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第四句“心在昆仑山”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向往。这里的“昆仑山”是指隐士们理想中的高尚境界。

颈联:“年来如病鹤,蹙蹙垂冻翰。”

此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事已高、身体日渐虚弱的无奈与感慨。这里的“病鹤”象征着诗人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与激情,只能像病弱的鹤一样缩在角落里,无法振翅飞翔。而“蹙蹙垂冻翰”则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笔下的墨迹逐渐模糊、无力的状态。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身状况的关注,又表达了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与哀叹。

尾联:“瘦筇懒扶策,世路空漫漫。”

尾联以“瘦筇懒扶策”来比喻自己的心境,即由于年龄增长和体力衰退,如今连支撑自己的筇竹杖都已经变得瘦弱不堪,需要倚靠它来行走了。同时,也暗喻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淡漠与超然。而“世路空漫漫”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彷徨。这里的“世路”既包括了社会的各种复杂关系和纷争,也包括了个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寄托。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意义的探寻以及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

尾联:“东皋幸有地,可庐亦可田。”

尾联以“东皋幸有地”来表达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豪。东皋之地虽小,但足够用来建造自己的小屋或者开辟一块农田;在这里既可以安身立命,又可以躬耕劳作。这既是对前文“可庐亦可田”的回答,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尾联:“聊且饮美酒,濯我心上烦。”

末联以“聊且饮美酒”来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豁达态度和乐观精神。虽然身处尘世之中,但诗人并不沉溺于物欲之中,而是选择用美酒来洗涤自己的心灵,忘却烦恼和忧愁。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与超脱,更彰显了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述和对世俗纷扰的批判,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通过诗歌的形式传递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