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人烟少,林深辙迹稀。
折蕉当巨扇,裁葛作单衣。
田绿秧初遍,梅红雨后肥。
茅檐喧闹处,紫燕引雏飞。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提示,从表达方式、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再用韵”,是律诗的押韵要求之一,此为律诗的格式特点,也是对诗人的一种限制。
颔联:“林深辙迹稀”。意思是:树林深处,车马往来稀少。“辙迹稀”即车马行走后所留下的车轮痕迹很少,说明路途遥远或偏僻。
颈联:“折蕉当巨扇,裁葛作单衣。”意思是:用蕉叶当作巨大的扇子,用葛条做成单薄的衣服。“折蕉”和“裁葛”都是古人用来制作衣物的原材料,此处以蕉叶与葛条来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物事的喜爱之情。
尾联:“茅檐喧闹处,紫燕引雏飞。”“茅檐”指农家草屋。燕子归来时,常飞入农家草屋。这里写燕子衔泥做窝,暗示了农事活动即将结束。
【答案】
示例:
译文:
山林幽静人烟少,车马行踪难得见;
蕉叶作扇葛条衣,农忙时节好收成。
赏析:
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和人烟稀少。颔联写物,用蕉叶和葛条来形容农事活动的繁忙。颈联写生活,通过燕子衔泥做窝这一细节,表现出农家忙碌而充满生机的生活画面。末联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农事活动结束的喜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