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客里度生朝,自草新诗慰寂寥。
却喜窗前风景好,梅花初放雪初消。
【注释】
1、始生:初生。2、连年:连续多年。3、客里:旅居异乡。4、度生朝:度过早晨。5、自草新诗:自己写下了新诗。6、却喜:喜欢。7、窗前:指书斋。8、梅花:即“梅”。9、初放:刚刚开放。10、雪消:冰雪融化,比喻春天的到来。11、赏析:诗人以梅花开和冰雪融化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表达了对生活的喜悦之情。
连年客里度生朝,自草新诗慰寂寥。
却喜窗前风景好,梅花初放雪初消。
【注释】
1、始生:初生。2、连年:连续多年。3、客里:旅居异乡。4、度生朝:度过早晨。5、自草新诗:自己写下了新诗。6、却喜:喜欢。7、窗前:指书斋。8、梅花:即“梅”。9、初放:刚刚开放。10、雪消:冰雪融化,比喻春天的到来。11、赏析:诗人以梅花开和冰雪融化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表达了对生活的喜悦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把握诗中重要意象;第二步,理解诗句的含义;第三步,分析诗歌的情感。 “一方素壁龙蛇走”,写墙壁上的龙蛇画。龙蛇画是古代的一种装饰图案,以象征祥瑞和吉祥。“龙蛇画”与前文的“新诗”相呼应。诗人以一壁龙蛇画为背景,来突出自己的“新诗”,这既是写实,也是借物言志。“几首新诗冰雪清”,写自己创作的几首新诗如同冰雪一般晶莹洁白、清新可人
月下看白莲 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 祇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读:此句描述在月光照耀下观赏荷花的美丽景象。"十里荷花带月看" 指的是广阔的湖面上,荷花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月光映照下显得特别迷人。而"花和月色一般般"则表达了虽然景色美好,但缺乏独特之处,意味着这种美是普通的、大众的。 - 文化背景:这句诗可能来源于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注释: 闲亭虚阁多标揭,旧句新篇各斗工。 为拂尘埃题数语,敢期他日碧沙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文人墨客气息的闲亭。在这首诗中,作者以闲亭为主题,通过描绘亭子内外的景象和人物的活动,展现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的环境。 诗牌中的“闲亭虚阁”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亭子的空旷与宁静。而“多标揭”,则暗示了亭子的热闹与喧嚣。这些元素的组合,使得这个闲亭显得更加独特和引人注目。
注释: 穿帘的燕子双双飞舞,正是春光将老的时候。 你退朝回来应该无事,山泉石鼎煮着枪旗。 赏析: “穿帘燕子作双飞,恰是春光欲老时。”这两句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穿帘的燕子双双飞舞,仿佛是在为春天的到来而欢庆。然而,就在这时,春天即将逝去,让人感到惋惜和无奈。这种对比和反差,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感人。 “公退祇应无个事,山泉石鼎煮鎗旗。”这是对诗人自己生活状态的描绘。他退朝回来后,无事可做
【注释】 梅花五首 其五:这是一首咏梅诗,写梅花在雪中枝干横斜,香清影寒,不惧严寒,傲雪开放。末二句借古人苏武王恭比梅,赞其高洁。 半黏残雪不胜清——半粘着的雪花,使梅花显得更加清香洁白。 可惜梢头欠月明——可惜的是梅花梢头缺了一轮明月之光,显得不够明亮。 影不横斜冰未泮——影子也不横斜,说明冰还没有融化。 香微漏泄晓初晴——香味也微微透出,透露出早晨初晴时分的气息。
【注】龙金庵:指隐士居处。 次黄山中:在黄山脚下。 清风明月逐时新,天付幽人直万金:清风和明月随时刻而更新,就像天地把美好的品格赠给那些心地清纯的人一样。清风和明月都是自然之物,但它们却有不同寻常的寓意。“清风”是自然界的物象,而“明月”则是诗人心中所怀的理想境界。清风和明月,一为自然,一为内心,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清风与明月的更新,象征着人的心性和品德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
解析与注释 第1句:吴刚运斧惟修月 - 吴刚:《古诗十九首》中有提到,吴刚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伐桂仙翁,他因误饮了嫦娥的玉液而导致不能成仙。在《封神演义》中也有提到吴刚被罚到月宫砍树。因此,这里的“吴刚”可能指的是一个因某种原因被贬谪的仙人。 - 运斧:使用斧头进行工作或雕刻。 - 惟修月:只用于修饰月亮,强调其用途或作用。 第2句:轮扁挥斤妙斲轮 - 轮扁:古代著名的车轮制作工匠
注释:生来就有一种爱好,对优美的诗句着迷不已。吟咏诗篇时,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人心醉神迷。险峻的语句难道仅仅用来惊骇鬼神吗?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喜爱和追求。他天生就有这种嗜好,对优美的诗句如痴如醉,无法自拔。当他吟咏诗歌时,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引导着他,让他沉醉其中,无法自拔。他认为险峻的语句不仅仅是为了惊骇鬼神,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展现才华的方式。他的这种追求和热爱
洞庭秋月 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 1. 诗中描绘了洞庭湖上的美丽月景,湖水平静,月光皎洁,仿佛一层层的波浪在金色的光芒中摇曳。月光在水面上反射出不断变化的光辉,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2. “独轮船缓缓转动,月光不断变幻”这一句展现了月亮在水面上的倒影,随着船只的移动和光线的变化,月亮的形状也在不断变化,给人一种动态的美。 3. “游气濛濛隔寒镜”
【注释】 1. 短篇吟了长篇续:诗的篇幅较短的已经吟诵完了,接着吟唱较长篇幅的诗歌。 2. 旧韵酬成新韵催:用旧的音节吟诵出来的作品,现在又用新的音节来创作了。 3. 一节此君缄锦绣:这一篇诗中的内容,真是像锦绣一样绚丽多彩。 4. 奚奴:即奚官,古代负责侍奉帝王和贵族的奴隶。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吟诵完一首长篇诗歌后,又开始吟诵另一首新诗的情景。全诗语言平实,但意蕴深远。诗人在诗筒前
【注释】 次金东园渔家杂咏:指作者在金代所作的《水调歌头·舟次盱眙北固亭有感》和《念奴娇·过洞庭》中的一些描写渔家的诗句。安钓艇:把渔船停泊在岸边。披蓑顶笠携鱼去,遥指前村问酒家。披着斗笠,戴着箬笠,提着鱼竿走了,远远地指着前面的村庄问那里的酒店在哪儿。 【赏析】 “风紧岸边安钓艇”句:岸上微风吹来,把船儿吹得稳稳当当的。 译文:风急浪高,岸边的渔舍都收了帆篷,把小船停泊在岸边,好让渔船休息片刻
那有清霜来鬓上,略无闲事上眉头。 傍人借问家何处,一叶轻舟水面浮。 注释解析: - “那有”表示惊讶的语气,表达出没有的情况。 - “清霜”指的是清晨的霜,这里用作比喻,形容岁月或时间的流逝。 - “鬓上”指人的两鬓,即发际。 - “略无”则表示完全没有。 - “闲事”指不急不忙、不关重要的事。 - “眉头”是面部表情中的一种,通常与忧愁或思考相关联。 - “傍人”指旁人。 -
《次金东园渔家杂咏八首》是宋代诗人杨公远创作的一组诗,共八首。每首都描绘了一个渔家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交融。 诗句如下: 风紧岸边安钓艇,云浓空里散杨花。披蓑顶笠携鱼去,遥指前村问酒家。 译文为:风紧岸上安下钓鱼船,云浓天空中飘散着杨花。披上蓑衣顶着斗笠带着鱼回家,远远地指着前面的村庄问酒家在哪里。 关键词注释: - 风紧岸边安钓艇:形容风很大
【注释】 浮生:即人生。度春秋:度过岁月。花甲:指六十岁,古时候以天干地支记年龄,六十年为一个循环,称为“花甲”。 【赏析】 这是一首自我宽慰的诗。诗人一生经历坎坷不平,曾遭受过许多挫折和磨难。然而,他始终不气馁、不灰心,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这首诗便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一种总结和反思。全诗语言朴实无华,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净的人生理念和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首句“浮生六十度春秋”
【注释】 出岫:从山中飞出来。 莫言:莫作言,不要以为。末技:小技艺。鸡林:即印度,古称身毒国,今译为印度。 【赏析】 《题画》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对一幅山水画的描写,抒发自己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追求。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一片闲云出岫迟”,以闲云出岫比喻自己的画作。这里的“闲云”既指画面中的云雾,也暗喻了作者的艺术创作状态
注释: 借汪路教韵题赵东麓判丞临清堂 结屋俯清溪,萧然迥出奇。 书藏千万卷,梅浸两三枝。 入竹风声细,移花日影迟。 乐山仍乐水,何虑复何思。 菊有陶潜逸,兰无屈子悲。 娱情琴上操,遣兴局间棋。 对客频倾酒,临流剩赋诗。 要将闲度日,只恐道关时。 触目多幽致,留题总色丝。 细吟增敬羡,貂续匪佳辞。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友人赵东麓判丞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临清堂的自然景色和主人的高雅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