轵道牵羊事已非,更堪行酒著青衣。
裹头婢子那知此,争逐君王烈焰归。

读汝南遗事二首

【注释】

  1. 轵道牵羊事已非:轵道,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牵羊,古时一种刑罚,将人用绳索绑起,并牵拉至刑场。事已非,意味着这种刑罚已经废除了。
  2. 更堪行酒著青衣:更,表示更加,更加难以忍受。行酒,饮酒。著,穿着。这里指穿着青色的衣服。
  3. 裹头婢子那知此:裹头,是一种头巾,用以遮掩头发,防止被风吹乱或沾上灰尘。婢子,古代对女仆的称呼。
  4. 争逐君王烈焰归:烈焰,形容火势猛烈。争逐,追逐、争夺。君王,这里指的是君主或者领导。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杨奂在阅读《汝南遗事》后有感而发的作品。诗中通过回忆过去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历史变革和人性弱点的深刻思考。

第一句“轵道牵羊事已非”,诗人回顾了轵道牵羊这个历史事件。这个事件曾经是残酷的刑罚,但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了。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历史的变迁,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第二句“更堪行酒著青衣”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面对这种刑罚时的心境。他不仅感到痛苦和无奈,还感到一种无力感。这种心境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担忧。

第三句“裹头婢子那知此”,诗人提到了一个被裹头的女子,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象征着普通人对于历史的无知和麻木。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认为即使是最底层的百姓也无法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最后一句“争逐君王烈焰归”则是对整个事件的总结和反思。诗人指出,人们追逐权力和利益就像追逐火焰一样危险和短暂。这种反思强调了权力的危险性和道德的重要性。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人性的观察,传达出了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希望人们能够觉醒,认识到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