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沪兮防海,芦之东兮沪之水。嵩潭兮千秋,故垒岩岩兮枕江之流。
风凄凄兮竹萧萧。
【注释】
筑沪(hù)兮防海,芦之东兮沪之水。嵩潭(sōng tán)兮千秋,故垒(lěi)岩岩兮枕江之流。
风凄凄兮竹萧萧。
【赏析】
此诗为《静安八咏》之一,描写了松江一带的风光。诗人以“静”字开头,描绘出一幅静谧的景色画面:
“筑沪兮防海,芦之东兮沪之水。”这句中,“筑沪兮防海”指修建沪渎塘来防御海洋的侵袭,而“芦之东兮沪之水”则是指松江的东面是沪渎塘的水域。这里的“沪”、“防”二字,既写出了松江的地理位置,也体现了诗人对松江的喜爱之情。而“竹萧萧”则形容了松江周围环境清幽、宁静的特点。
诗人又用“嵩潭兮千秋,故垒岩岩兮枕江之流”两句来描绘松江周围的景致。其中,“嵩潭”指的是位于松江附近的一处古迹,相传是古代帝王祭祀的地方;而“千秋”则表示这里历史悠久。这里的“故垒岩岩”则是指古老的城堡,它坐落在枕江之流的地势上,给人一种庄重而古朴的感觉。
最后一句“风凄凄兮竹萧萧”,则是诗人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里的“凄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之感,而“萧萧”则形容了风吹动竹子的声音。整首诗通过描绘松江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风声和竹影等细节,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