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既淡泊,颜色不妩媚。
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
注释:
风味:风骨、气质。
淡泊:不追求名利的清高。
颜色:指墨竹的外形。
孤生:独自生长。
悬崖:山崖。
凌云:直上云霄,形容气势非凡。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墨竹为题,赞颂了郑尊师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华。诗人通过描绘墨竹的淡泊风骨、美丽外形以及独立生长的姿态,赞美了郑尊师高洁的品质和不凡的成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风味既淡泊,颜色不妩媚。
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
注释:
风味:风骨、气质。
淡泊:不追求名利的清高。
颜色:指墨竹的外形。
孤生:独自生长。
悬崖:山崖。
凌云:直上云霄,形容气势非凡。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墨竹为题,赞颂了郑尊师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华。诗人通过描绘墨竹的淡泊风骨、美丽外形以及独立生长的姿态,赞美了郑尊师高洁的品质和不凡的成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诗句释义: - 嶰谷阴寒石如铁,二龙僵立露骨节。 - 嶰谷:一种地名或地方志的别称,这里指地理位置。 - 阴寒:形容气候寒冷。 - 石如铁:形容石头坚硬如铁。 - 二龙:指山势蜿蜒曲折,仿佛两条龙形。 - 僵立:形容山体直立不动、静止不动。 - 露骨节:形容山岩的纹理清晰可见。 - 春雷动地万物活,畏汝飞腾冲石裂。 - 春雷动地:春天的雷声震动大地。 - 动地:震撼大地。 - 万物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注释翻译诗句,最后分析内容要点,概括主旨大意即可。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首联“大禹之功及天地,庙有梅梁何足异”的意思是说大禹的功德可以及于天地,那么他祭祀梅梁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诗人认为大禹功盖天下,祭天拜地
李伯时画浴马图 古称难画莫如马,近朝惟数李伯时。 不至天闲观帝服,如此骨相何由知。 头类渴乌尖插耳。 竟度流沙轻万里。 圉人牵浴恒凛然,复恐化龙奔入水。 贫居里巷无马骑,徒步出入多伤悲。 大胫薄蹄何足愿,退立道旁尘满面。 【注释】 ①李伯时:即李公麟,北宋画家。《宋史》卷二百三十四《列传第九十八·隐逸传》记载:“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州舒县(今属安徽)人也。幼喜读书,学为诗古文辞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赵千里山水扇面歌的古诗,其格式要求如下: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原文: 公子丹青艺绝伦。 喜画江山上纨扇。 只今好事购千金,四幅相连成一卷。 春流漠漠如江湖,飞烟着树相有无。 岚光注射翻长虚,白玉盘浸青珊瑚。 追随流俗转萧疏,对此便欲山林居。 旗亭花发酒须沽,舟行为致双提壶。 抱琴之子来相须,醉归不省何人扶。
注释: 秋天的雨暗蒙蒙如同黑墨,穷居茅屋出不得。 终日长吟又短吟,吟罢令人转悽恻。 饥猿抱树屈双肘,病鹤拖泥垂两翼。 何当策杖过溪头,要看南山新翠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秋天的雨中看到一只饥寒交迫的病鹤和一只抱着树不放手的饥猿,于是写下了这首《题秋雨长吟图》。 首句“雨暗秋天黑如墨”,写秋天的天空阴沉,像被墨水染黑一样。这一句为下文的描绘打下了基础。 第二句“穷居茅屋出不得”
【注释】 次韵虞彦高游阳明洞:次韵,是和某人的诗。虞彦高,作者的朋友。游阳明洞:在江西南昌有一处叫阳明洞的地方。 忆昔神禹奠九州:神禹指大禹,相传为夏朝建立者。他治理洪水有功,被尊为神。奠九州,奠定全国疆域。 兹山会计功始休:这山是当年神禹治理洪水时所立的记功碑。“兹”字,特指。 诸侯玉帛渺何许:诸侯,指各地封疆大吏。玉帛,泛指礼物。这里泛指各种贡品。渺何许?不知在哪里。 但见万水从东流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为画家王起宗画的松岩图所作的题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云起重岩郁凌乱,长松落落树直干。” 注释:云层重重地覆盖在高耸入云的山岩之上,形态各异、杂乱无章。长长的松树枝条交错,树干挺直。 赏析:开篇描绘了一幅云雾缭绕的高耸山峰和参差不齐的松树,营造出了一种神秘而古朴的氛围。 第二句:“若人于此结茅屋,爽气飘然拂霄汉。” 注释:假如有人在这里搭建一间茅草屋
【注释】 1. 荆棘:泛指丛生的草木。蒙茏(ménglǒng):茂盛的样子。2. 青郊:指郊外。3. 重冈:重重的山冈。4. 狡兔:野兔。5. 箭翎:箭上的羽毛。6. 无寻处:无处寻找。7.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写景来抒发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感慨。首联写竹树被荆棘所遮,古石上长满了苍苔;颔联写狩猎归来,追寻那曾走过的路;颈联写箭翎落地,无处可寻;尾联写昔日的往事已如过眼烟云,难以追忆
老禅嗜酒醉不醒,强坐虚櫩写清影。 老僧喜爱喝酒喝醉了不清醒,勉强坐在空荡的屋子里描绘出清晰的影子。 兴来掷笔意茫然,落叶满庭秋月冷。 兴致一来扔掉笔却感到迷茫,落叶满院秋风明月寒冷。 醉中捉笔两眼花,倚檐架子敧复斜。 喝得酩酊大醉时拿起笔却眼花,靠在屋檐下身体斜靠在墙上。 翠藤盘屈那可辨,但见满纸生龙蛇。 翠绿的藤蔓盘曲难以辨认,只见纸上充满了像龙蛇一样的线条与文字
【注释】: 矫:弯曲,这里指竹子。 苍筠(yún):青竹。 踞虎:蹲伏的虎。 肖:相似。 傥(tǎng):倘若。 风云会:风云际会(比喻时机、形势恰好) 变化那可测:形容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随时势而改变,不可预测。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对竹子和山石的描绘寄托自己高洁的志趣,抒发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 首句“矫龙疑苍筠”,用“矫”字点明竹性之刚直不阿,又用“龙”比竹之挺拔;“苍筠”即青色的竹杆
夏夜对月 暑天烦倦唯酣寝,薄暮登楼起宿疴。 簟报新秋凉意早,窗开永夜月明多。 不眠孤鹤频惊叫,好事流萤屡見過。 安得泛舟江海上,坐观冰镜落沧波。 【注释】: 1. 暑天烦倦:夏天天气热,人感到疲倦,所以用“烦倦”来形容。 2. 薄暮登楼起宿疴:在傍晚的时候登上高楼,因为身体不适而起。 3. 簟报新秋凉意早:席子(簟)传达了秋天的凉意。 4. 窗开永夜月明多:窗户打开,夜晚的月亮更加明亮。 5.
门前高柳绿纷纷,恋霭留烟昼不分。 【注释】:留恋着那蒙蒙的烟霭和柳树的翠色。 雨砌芳菲晴后见,风窗言语静中闻。 【注释】:雨水冲刷过的青石台阶上,盛开的花草到了晴天才能显露出来;风吹过窗棂的声音在宁静的环境中可以听得到。 桐花可作凤凰食,竹叶还成虎豹文。 【注释】:桐花像凤凰的美餐,而竹子的叶片则像虎豹之斑纹。 但使此心无外慕,卜居何用绝人群。 【注释】:只要心中没有外界的诱惑
注释:漠漠的寒烟笼罩着树影,一行沙雁背人飞过。江南江北的秋天即将结束,客子如今仍不归家。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漠漠寒烟”描绘了一幅秋日里,烟雾弥漫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寂寥的感觉;接着“沙雁背人飞”形象地描绘了沙雁在天空中飞行的情景,给人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最后两句“江南江北秋将尽,客子如今犹未归”则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渐觉星星两鬓皤,推愁不去奈愁何! 客中忘却春光度,惊见前林嫩竹多。 注释:渐感年华老去,双鬓发白,推却不了心中忧愁,无奈啊!在客居他乡时,竟然忘了欣赏春天的美景度过时光,突然看到前方的树林中嫩绿的竹林,让我感叹不已。 赏析:本诗是作者自述客居生活的感慨之作。首句“渐觉星星”四字,点明题旨,写诗人客居他乡的感触。次句“推愁不去奈愁何”,紧承上意,进一步揭示主题。三四两句“客中忘却春光度
【注释】 客中:在客中,指做官在外。即事:触景生情,即景而作。书帷:书案。终朝矻矻坐书帷:形容勤学苦读。终朝:整天。矻矻(kè kè):勤奋貌。 怪得山禽如有意,隔窗撩乱踏花枝:意思是说山鸟有灵性,也懂得人的情感,看到人勤学读书,所以故意来打扰。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异乡为官的孤独、寂寞之感。 首联:“终朝矻矻(kū kū)坐书帷,春去春来总不知。” 整句的意思是“整日孜孜不倦地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