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蹇高人意,萧疏旷士风。
无心上霄汉,混迹向蒿蓬。
注释:
- 偃蹇高人意:形容李仲宾的志向高远,不屈于世俗。
- 萧疏旷士风:描述他的性格潇洒、不羁,有一股旷世独立的气质。
- 无心上霄汉:表示李仲宾无意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安于现状,与世无争。
- 混迹向蒿蓬:形容他在世间漂泊,与普通人无异,但又有一股清高之气。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李仲宾野竹图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他人格和精神风貌的赞美。全诗用词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李仲宾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偃蹇高人意,萧疏旷士风。
无心上霄汉,混迹向蒿蓬。
注释:
【注释】渺渺:遥远的样子。烟波:指江湖水面的雾气和水波。盟鸥鹭:比喻与自然为友。五湖:泛指太湖一带。王侯:指权贵。管甚:何必。 【赏析】这是一首写渔父生活态度的诗,诗人以清高淡泊的情趣来描绘渔父的形象(“渔父词二首”是一组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 诗的开头两句,用简洁的文字勾画出一幅渔人驾着小舟,在茫茫烟波中悠然自得地飘流的画面。“渺渺”,写出了水天相接、一望无际的辽阔景象;“烟波”
【解析】 此诗是写杭州的灵隐寺山门,“灵隐”“龙涧”指山门。前联描写灵岩寺一带的自然风光。后联写山门外的湖上月色。 译文: 龙涧回风,山谷中松涛声连着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树的影子映在湖面上。 赏析: 灵隐寺是杭州最古老的寺院,位于飞来峰下、北高峰西侧,始建于东晋。该寺历史悠久,历代高僧辈出,有“东南佛国”之美誉。诗人登临灵隐寺,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副对联。“灵隐”,点题,表明了诗人登临的目的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美景和放鹤的宁静意境。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题孤山放鹤图 其一": 这是诗的题目,指的是诗人创作的《孤山放鹤图》的第一幅画。 2. "西湖清且涟漪,扁舟时荡晴晖。": 描述了西湖的美丽景象。“清且涟漪”意味着湖水清澈透明,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扁舟时荡晴晖”则描绘了小船在阳光照耀下轻轻摇曳的景象。 3. "处处青山独往,翩翩白鹤迎归。":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神宗元豐元年(西元一零七八年)二月十二日在徐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内容描写了作者与友人欢聚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满捧金卮低唱词 - “满捧金卮”:意思是捧着满满的一杯酒(卮),这里的“卮”指的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 “低唱词”:低声吟唱着诗词。 第二句:尊前再拜索新诗 - “尊前”:指酒席前的酒杯。 - “再拜”:再次下拜,表示尊敬。 -
浪淘沙令 今古几齐州,华屋山丘。 杖藜徐步立芳洲,无主桃花开又落,空使人愁。 波上往来舟,万事悠悠。 春风曾见昔人游,只有石桥桥下水,依旧东流。 赏析 这首词作于南唐后主李煜被囚汴京期间,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在失去故国后的孤独与哀愁。词中的“帘外雨潺潺”不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意解读 首句“今古几齐州”
【译文】: 潮汐的起伏何时能停息。送别的人已衰老。 消沉的心情是无穷无尽的。都在长空、淡淡鸟儿飞中。 海门几处绿青山很矮小。望极烟波渺渺。 何时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东方日出时。 【注释】: 1.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春如锦”、“一斛珠”等。 2. 浙江舟中作:在浙江江面上作的一首词。 3. 潮生潮落何时了:潮水涨起又退下,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潮生潮落,指潮汐涨落。 4. 断送行人老
虞美人 池塘处处生春草。芳思纷缭绕。 醉中时作短歌行。无奈夕阳、偏旁小窗明。 故园荒径迷行迹。只有山仍碧。 及今作乐送春归。莫待春归、去后始知非。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秋蕊香”、“南乡子”等。 池塘处处生春草:春天的池塘里到处都是新生的绿草。 芳思纷缭绕:心中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和思念。 醉中时作短歌行:在醉酒的状态下吟唱着短歌。 无奈夕阳、偏旁小窗明:但可惜的是
注释: 1. 东吴震泽州:东吴,指的是古代的吴国,震泽州,是现在的苏州。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住在东吴的震泽州。 2. 烟波日日钓鱼舟:烟波,指的是烟雾弥漫的水波,日日,表示每一天,钓鱼舟,是指渔船。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在烟雾弥漫的水波中每天都要坐渔船去钓鱼。 3. 山似翠,酒如油:山似翠,是指山的颜色像翠绿色,酒如油,是指酒的颜色像油一样亮。这句诗的意思是山上的颜色像翠绿色,酒的颜色像油一样亮。 4.
注释: 1. 昔年曾到孤山,苍藤古木高寒。 2. 想见先生风致,画图留与人看。 译文: 曾经来到过孤山,看到苍老的树木和藤蔓,它们高大而寒冷。 想象着先生的风度,他的画作让人欣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观察画面中的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首句“昔年曾到孤山”,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到过孤山的经历,孤山上有苍老的树木和藤蔓,给人一种高大而寒冷的感觉。次句“苍藤古木高寒”
注释: 春风:春天的风。阆苑:指仙境。三千客:形容客人很多,有三千人之多。 明月:明亮的月光。扬州第一楼:指扬州城楼上的观景楼。 赏析: 这首春联以春风、明月为背景,赞美了扬州城的景色。上联“春风阆苑三千客”,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在阆苑(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所)中,有三千个客人正在欣赏春天的气息。下联“明月扬州第一楼”,则描绘了扬州城的美景:在明月之下,有一座观景楼,是扬州城中最美丽的建筑
【注释】 ①独夜:独自一人在夜晚。 ②“秋风”句:秋风摇动树叶,使它们簌簌作响。动,摇动;林叶,指树叶。 ③“夜雨”句:夜雨滴打池塘中的荷叶。夜雨,指秋夜的细雨;滴池荷,指雨点落在荷叶上。 ④“孤客”句:孤独的客人睡不着觉。孤客,孤单一人的客人;睡不著,睡不着觉;著,通“宿”,睡觉。 ⑤“乱蛩”(qióng):蟋蟀。蛩:一种昆虫,俗称“促织”。 ⑥赏析: 此诗写独处异乡之人的孤寂情怀
寄题真定明远亭 先题明远诗中意境与情感探索 1. 创作背景 - 元代历史与文化环境 - 诗人赵孟頫个人经历简介 - 《寄题真定明远亭》创作动机 2. 作品原文 - 诗句内容 - 字词解析和意象分析 - 诗歌整体结构及韵律特点 3. 主题思想 - “未到新亭上”象征意义 - “先题明远诗”深层含义 - “云间归雁小,山外夕阳迟”描绘美景与时间流逝之感 4.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与意象丰富对比分析
注释如下: 1. 题太白酒船图: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为酒船画作题诗。 2. 萧洒稽山道:稽山道,即浙江绍兴县稽山的山路。 3. 风流贺季真:贺季真,南朝宋诗人、画家。 4. 相思不相见:指两地相隔,不能相聚。 5. 愁杀谪仙人:谪仙人,即李白。 译文: 你潇洒地走在稽山路上,像贺季真一样风流。 相思之情却因见不到你而无法排解,让我这个被贬谪的诗人都感到痛苦
青青云外山,炯炯松下石。 顾此山中人,风神照松色。 注释: 青青 —— 形容山峰青翠欲滴,如同青色的云雾缭绕在山间。 云外 —— 指山峰高耸云端之外,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炯炯 —— 形容石头明亮有光泽。 顾 —— 看、观。 山中人 —— 指周秀才本人。 风神 —— 形容人的风度和精神气质。 照 —— 映照、反射。 松色 —— 指松树的颜色,这里指松树在阳光照射下显得生机勃勃。 赏析:
【注释】晓起:黎明起来。莺:黄莺,春日鸣叫声。还思故园路:还思念着家乡的路。故园:故乡。故:旧的,老的。 【赏析】《晓起闻莺》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此诗写于王建晚年,是他流寓江淮一带时所作的一首七绝。首二句点明时令和气候,“暑气晓来清,时时闻远莺”,清晨,天气清凉而晴朗,不时听到远处传来黄莺婉转悦耳的歌声。这两句既写景又传声,使全诗笼罩在清新、愉悦的氛围里。“时时”二字,表明黄莺啼声清脆悠扬
注释: 峭壁陡峭如山,四面环绕。寒泉从石缝中流淌出来,好像两条巨龙在飞腾。人们生活困苦炎热,而仙境中的风却已吹过了秋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冠山的壮丽景色和人间与仙境的不同。第一句“峭石立四壁,寒泉飞两龙”形象地描绘了山的险峻和泉水的清澈。第二句“人间苦炎热,仙境已秋风”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冷暖的感慨。整首诗以山水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