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岩如长廊,下有流泉注。
山中古仙人,步月自来去。
【赏析】:
此诗描写山中景致,以修岩、流泉、仙人、步月为关键词。首句写修岩长廊,下有流泉,是山中的一条小溪;第二句写在山中古仙人的住处,他可以步行月亮,来去自如。全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神秘的山林图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修岩如长廊,下有流泉注。
山中古仙人,步月自来去。
【赏析】:
此诗描写山中景致,以修岩、流泉、仙人、步月为关键词。首句写修岩长廊,下有流泉,是山中的一条小溪;第二句写在山中古仙人的住处,他可以步行月亮,来去自如。全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神秘的山林图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渺渺:遥远的样子。烟波:指江湖水面的雾气和水波。盟鸥鹭:比喻与自然为友。五湖:泛指太湖一带。王侯:指权贵。管甚:何必。 【赏析】这是一首写渔父生活态度的诗,诗人以清高淡泊的情趣来描绘渔父的形象(“渔父词二首”是一组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 诗的开头两句,用简洁的文字勾画出一幅渔人驾着小舟,在茫茫烟波中悠然自得地飘流的画面。“渺渺”,写出了水天相接、一望无际的辽阔景象;“烟波”
【解析】 此诗是写杭州的灵隐寺山门,“灵隐”“龙涧”指山门。前联描写灵岩寺一带的自然风光。后联写山门外的湖上月色。 译文: 龙涧回风,山谷中松涛声连着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树的影子映在湖面上。 赏析: 灵隐寺是杭州最古老的寺院,位于飞来峰下、北高峰西侧,始建于东晋。该寺历史悠久,历代高僧辈出,有“东南佛国”之美誉。诗人登临灵隐寺,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副对联。“灵隐”,点题,表明了诗人登临的目的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美景和放鹤的宁静意境。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题孤山放鹤图 其一": 这是诗的题目,指的是诗人创作的《孤山放鹤图》的第一幅画。 2. "西湖清且涟漪,扁舟时荡晴晖。": 描述了西湖的美丽景象。“清且涟漪”意味着湖水清澈透明,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扁舟时荡晴晖”则描绘了小船在阳光照耀下轻轻摇曳的景象。 3. "处处青山独往,翩翩白鹤迎归。":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神宗元豐元年(西元一零七八年)二月十二日在徐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内容描写了作者与友人欢聚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满捧金卮低唱词 - “满捧金卮”:意思是捧着满满的一杯酒(卮),这里的“卮”指的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 “低唱词”:低声吟唱着诗词。 第二句:尊前再拜索新诗 - “尊前”:指酒席前的酒杯。 - “再拜”:再次下拜,表示尊敬。 -
浪淘沙令 今古几齐州,华屋山丘。 杖藜徐步立芳洲,无主桃花开又落,空使人愁。 波上往来舟,万事悠悠。 春风曾见昔人游,只有石桥桥下水,依旧东流。 赏析 这首词作于南唐后主李煜被囚汴京期间,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在失去故国后的孤独与哀愁。词中的“帘外雨潺潺”不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意解读 首句“今古几齐州”
【译文】: 潮汐的起伏何时能停息。送别的人已衰老。 消沉的心情是无穷无尽的。都在长空、淡淡鸟儿飞中。 海门几处绿青山很矮小。望极烟波渺渺。 何时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东方日出时。 【注释】: 1.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春如锦”、“一斛珠”等。 2. 浙江舟中作:在浙江江面上作的一首词。 3. 潮生潮落何时了:潮水涨起又退下,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潮生潮落,指潮汐涨落。 4. 断送行人老
虞美人 池塘处处生春草。芳思纷缭绕。 醉中时作短歌行。无奈夕阳、偏旁小窗明。 故园荒径迷行迹。只有山仍碧。 及今作乐送春归。莫待春归、去后始知非。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秋蕊香”、“南乡子”等。 池塘处处生春草:春天的池塘里到处都是新生的绿草。 芳思纷缭绕:心中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和思念。 醉中时作短歌行:在醉酒的状态下吟唱着短歌。 无奈夕阳、偏旁小窗明:但可惜的是
注释: 1. 东吴震泽州:东吴,指的是古代的吴国,震泽州,是现在的苏州。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住在东吴的震泽州。 2. 烟波日日钓鱼舟:烟波,指的是烟雾弥漫的水波,日日,表示每一天,钓鱼舟,是指渔船。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在烟雾弥漫的水波中每天都要坐渔船去钓鱼。 3. 山似翠,酒如油:山似翠,是指山的颜色像翠绿色,酒如油,是指酒的颜色像油一样亮。这句诗的意思是山上的颜色像翠绿色,酒的颜色像油一样亮。 4.
注释: 1. 昔年曾到孤山,苍藤古木高寒。 2. 想见先生风致,画图留与人看。 译文: 曾经来到过孤山,看到苍老的树木和藤蔓,它们高大而寒冷。 想象着先生的风度,他的画作让人欣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观察画面中的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首句“昔年曾到孤山”,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到过孤山的经历,孤山上有苍老的树木和藤蔓,给人一种高大而寒冷的感觉。次句“苍藤古木高寒”
注释: 春风:春天的风。阆苑:指仙境。三千客:形容客人很多,有三千人之多。 明月:明亮的月光。扬州第一楼:指扬州城楼上的观景楼。 赏析: 这首春联以春风、明月为背景,赞美了扬州城的景色。上联“春风阆苑三千客”,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在阆苑(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所)中,有三千个客人正在欣赏春天的气息。下联“明月扬州第一楼”,则描绘了扬州城的美景:在明月之下,有一座观景楼,是扬州城中最美丽的建筑
注释: 峭壁陡峭如山,四面环绕。寒泉从石缝中流淌出来,好像两条巨龙在飞腾。人们生活困苦炎热,而仙境中的风却已吹过了秋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冠山的壮丽景色和人间与仙境的不同。第一句“峭石立四壁,寒泉飞两龙”形象地描绘了山的险峻和泉水的清澈。第二句“人间苦炎热,仙境已秋风”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冷暖的感慨。整首诗以山水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注释】晓起:黎明起来。莺:黄莺,春日鸣叫声。还思故园路:还思念着家乡的路。故园:故乡。故:旧的,老的。 【赏析】《晓起闻莺》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此诗写于王建晚年,是他流寓江淮一带时所作的一首七绝。首二句点明时令和气候,“暑气晓来清,时时闻远莺”,清晨,天气清凉而晴朗,不时听到远处传来黄莺婉转悦耳的歌声。这两句既写景又传声,使全诗笼罩在清新、愉悦的氛围里。“时时”二字,表明黄莺啼声清脆悠扬
青青云外山,炯炯松下石。 顾此山中人,风神照松色。 注释: 青青 —— 形容山峰青翠欲滴,如同青色的云雾缭绕在山间。 云外 —— 指山峰高耸云端之外,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炯炯 —— 形容石头明亮有光泽。 顾 —— 看、观。 山中人 —— 指周秀才本人。 风神 —— 形容人的风度和精神气质。 照 —— 映照、反射。 松色 —— 指松树的颜色,这里指松树在阳光照射下显得生机勃勃。 赏析:
【注释】 攀:手攀。萝:蔓草,这里指藤蔓植物。石磴:石砌的台阶。金沙岭:山名。 露下色荧荧:露水在月光下显得闪闪发光。 月生光炯炯(jiǒng jiǒng):月亮明亮的样子。 【赏析】 《天冠山题咏》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诗。此诗写于天宝年间。天宝元年(742)秋,王之涣从京兆参军任上被贬为冀州衡水县令。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天冠山上攀登的情景和夜晚观月的感受。首句“攀萝缘石磴”
【注释】 天冠山:山名。 惠山:山名。在江苏省无锡市西南。唐陆羽《茶经》以阳羡(今江苏宜兴)为上,湖州长兴紫笋茶为次,惠山茶为下。泉味胜牛乳:惠山的泉水味道超过了牛奶。 寒月泉:冷月下的泉水。 携茶就泉煮:把茶带到泉边煮着喝。 【赏析】 诗题一作《惠泉煎茶》。此诗写诗人游惠山时所饮之水,与陆羽《茶经》所评相违,意谓惠山泉虽好但不及牛乳。诗中描写了诗人品尝泉水的情景
注释: 天冠山题咏:这是一首描绘天冠山飞泉的诗。 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尺:飞泉犹如悬挂在天空中的珠帘,一直垂落至几千尺的地方。 新月横帘钩,遥遥挂空碧:新的月亮如同悬挂在天冠山的飞檐上,远远地挂在天空中,映衬着碧蓝的天空。 赏析: 这首诗以飞泉为主题,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天冠山飞泉的壮丽景色。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尺,形象地描绘了飞泉如同悬挂在天空中的玉帘,直落而下,气势磅礴。新月横帘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