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逢君北渚秋,藕花香里醉轻舟。
三年一别空回首,千里相思更倚楼。
明月不随春物老,碧山长带暮云愁。
天平松竹黄华水,早晚柴车得共游。
思君一日如三载,两寄诗来慰我心。
尘土愈知人世隐,风烟遥见海门深。
贫来笑我常痴坐,乱后怜君更苦吟。
历下亭前春水阔,扁舟何日重相寻?

诗句释义与赏析

《赠鲜于伯机》诗歌赏析及注释解释

  1. 诗词原文
    忆昔逢君北渚秋,藕花香里醉轻舟。
    三年一别空回首,千里相思更倚楼。
    明月不随春物老,碧山长带暮云愁。
    天平松竹黄华水,早晚柴车得共游。
    思君一日如三载,两寄诗来慰我心。
    尘土愈知人世隐,风烟遥见海门深。
    贫来笑我常痴坐,乱后怜君更苦吟。
    历下亭前春水阔,扁舟何日重相寻?

  2. 译文解读

  • 忆昔逢君北渚秋:回忆起当年在北渚(地名)与你相遇的秋天。
  • 藕花香里醉轻舟:在荷花香气中,你驾着小舟轻盈地前行。
  • 三年一别空回首:三年一次的分别后,只能独自回首思念。
  • 明月不随春物老:明亮的月亮并不随着春天的事物衰老。
  • 天平松竹黄华水:天平山上的松树和竹子,还有那清澈的黄华江水。
  • 早晚柴车得共游:希望有一天能够和你一同乘坐柴车游览。
  • 思君一日如三载:思念你的心情,一天如同度过了三个年头。
  • 两寄诗来慰我心:通过两首诗来安慰我那颗因你而忧愁的心。
  • 尘土愈知人世隐:在尘世的纷扰中,更能体会到你的隐逸之志。
  • 风烟遥见海门深:遥远的海门,在风烟之中显得更加深邃。
  • 贫来笑我常痴坐:在贫穷时嘲笑自己常常坐在那里发呆。
  • 乱后怜君更苦吟:在混乱之后,我更怜惜你辛勤的吟诵。
  • 历下亭前春水阔:在历下亭前,春天的江水宽广无垠。
  1. 注释与解析
  • 北渚秋:指北国的一个美丽湖泊边,秋季时分。
  • 藕花:荷花,常用来形容夏天的美好。
  • 轻舟:小船,这里象征着轻松自在的出行方式。
  • 明月不随春物老: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即使是自然界中的事物也会随时间变化,而月亮则始终不变。
  • 天平松竹黄华水:描述自然景观,暗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联系。
  • 柴车:古代的一种轻便马车。
  • 思君一日如三载:形容思念之情深厚,如同度过三年一般漫长。
  • 两寄诗来慰我心:通过两次寄诗来表达对对方的思念之情。
  • 尘土愈知人世隐:“尘土”在这里比喻世俗的纷扰,“人世隐”指隐居的生活。诗人通过对比,突显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风烟遥见海门深:“风烟”指远处的景色,“海门深”可能是指海边或远方的山脉,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
  • 历下亭前春水阔:描述了历下亭前的广阔春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1. 赏析与评价
  • 《赠鲜于伯机》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抒情诗。刘祁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展现了他对鲜于伯机的深切思念。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明月、轻舟等,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刘祁通过对鲜于伯机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丽的北国湖畔,感受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很少有机会如此深入地体验自然之美,但这首诗提醒了我们珍惜身边的美好时光,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