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载酒此凭阑,水色山光蔚可餐。
紫翠挟春排坐湿,玻瓈涌月入窗寒。
苍茫白鸟鸣幽屿,掩染飞花漾碧湍。
但令风光入吟啸,画船绮袖不须看。
【注】湖西小楼:即指湖边的一座小楼,作者曾在此作诗。
不如载酒此凭阑,水色山光蔚可餐。
紫翠挟春排坐湿,玻瓈涌月入窗寒。
苍茫白鸟鸣幽屿,掩染飞花漾碧湍。
但令风光入吟啸,画船绮袖不须看。
湖西小楼:湖边小楼,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北面鄱阳湖的北岸。
紫翠挟春排坐湿:紫翠(紫色和青色)环绕着春天,仿佛坐在船上一样。
玻瓈(bōlù):玻璃,泛指各种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
沧茫(cānɡmánɡ):辽阔、空旷。
白鸟鸣幽屿(yǔ):白色的鸟在幽深的岛屿上鸣叫。
掩映:遮掩,映衬。
漾(yànɡ):水波荡漾的样子。
绮袖:华丽的衣服。
赏析:
“湖西小楼”一开篇就以写景为主,诗人登高远眺,看到眼前的湖面水色山光,景色迷人,不禁感叹道:“不如载酒此凭栏”,意即不如载酒来此凭栏饮酒欣赏美景。这里既点明了自己的行动,又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同时也交代了下文的具体描写。下面诗人具体描写了自己所见所感的湖光山色。
“紫翠挟春排坐湿,玻瓈涌月入窗寒。”这是诗人对湖面水色和山光的描写,紫翠夹杂着春天的气息,排坐在窗前,使得室内也感到湿润;而当月光从窗户里涌出时,又使人感到室内寒气袭人。这句诗运用了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苍茫白鸟鸣幽屿,掩映飞花漾碧湍。”这句诗写的是诗人看到的湖中景色:在苍茫的天空下,白色的鸟儿在幽静的岛上鸣叫着;飞花在水中被掩映,激起的水波荡漾在碧绿的水面上。这里的“白鸟”、“飞花”、“碧湍”都是描写眼前之景,而“苍茫”、“掩映”则是用形容词来修饰名词,使景物更加生动,富有诗意。
“但令风光入吟啸,画船绮袖不须看。”诗人最后写道:只要让这美好的风景进入我的吟唱歌唱之中,那么,即使有如画的船只和美丽的衣服也不必看了。这里的“吟啸”指的是歌唱,“画船”指的是装饰华丽的船,“绮袖”是指华丽的衣服。这句话是诗人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一种赞美,同时也是对自己心境的一种抒发。诗人虽然身处一个美丽的环境,但心中却并不满足于此,他渴望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这个环境中去,与这个环境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