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自有荆山玉,岂爱骊龙颔下珠。
杨柳湖边天未晓,偶随孤棹落西吴。

【注释】:

荆山: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

骊(Lí):古代传说中一种黑色骏马,颔下有一块白色的美玉,称为“夜光珠”。

天未晓:黎明时分。

孤棹:孤单的船桨,形容船很小。

西吴:指浙江苏州一带。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宗元始和尚时作的。诗中的“上人自有荆山玉”是说宗元始虽然不是富贵人家出身,但他自己就像山上的美玉一样珍贵,并不看重世俗的珍宝,如骊龙颔下的“夜光珠”。接着用杨柳湖边天未晓的情景,来表达对宗元始的依依惜别之情。最后两句,写宗元始乘小船顺江而下,来到西吴。

【赏析】:

这首诗是送宗元始和尚去天竺维那时写的。诗中通过送别的场面,表现了诗人与宗元始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宗元始的超脱和洒脱的人生态度。

首句“上人自有荆山玉”,以山名代指宗元始,说他像山中的美玉一样珍贵,不慕荣华富贵。次句“岂爱骊龙颔下珠”,用骊龙颔下之珠比宗元始终身的道骨仙风,说自己并不看重俗世间的宝物。这里,不仅赞美了宗元始的超尘拔俗、清高脱俗,而且表现了作者与宗元始之间的知己之谊。三句“杨柳湖边天未晓”,写分手的时间和地点,点明了送别的情形。“柳”与“留”同音,“湖”与“沪”同音,“天未晓”与“无相忘”谐音,寓含着“留我不留”之意。四句写诗人与宗元始分手后的情景。“偶随孤棹落西吴”,表明宗元始离开时,诗人曾跟随他一起乘坐一只小船顺江而下,来到了苏州一带。全诗语言简练含蓄,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首联用典,借《楚辞·九歌》之语,以“荆山玉”喻宗元始终身,以“骊龙颔下珠”喻宗元始所持之教法,言其自重而不屑于世俗之珍宝;颔联用杨柳和湖边的意象,暗合《离骚》中之“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的意味,表达了对宗元始离去后的依依不舍;颈联则用“天未晓”与“无相忘”两词,既暗示了两人离别之时,也暗含了自己日后将思念宗元始的深意;尾联则直接描绘了宗元始离去之后的情景,既体现了诗人对于宗元始的深情厚意,也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豁达胸襟。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既有深厚的情感底蕴,又不乏艺术的巧妙之处,堪称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