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芦花雨,行人谷树村。
青山时问路,红叶自知门。
苜蓿穷诗味,芭蕉醉墨痕。
端知弃城市,经席许频温。
【注释】
闻应德茂先离棠溪:闻德茂是作者友人,因事离去。棠溪是诗人的故乡,在今四川江津县东。
落日芦花雨:落日时分,天空中飘着细雨;芦花,即芦苇的花絮。落日、芦花、雨三字,写出暮春景色之凄清。
青山时问路:青山间常常有人询问去处。时问,时时。
红叶自知门:指诗人自己知道家门在哪里。
苜蓿穷诗味:指杜甫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其四),但诗人认为这些诗味贫乏。苜蓿,一种草,这里借指杜甫。
芭蕉醉墨痕:指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等诗,但诗人认为这些诗句只是酒后的胡言乱语。芭蕉,一种植物,这里借指王维。
端知弃城市:意谓你应该知道,诗人已经离开了喧嚣的城市,归隐田园了。
经席许频温:意思是说,我常为经书而设座,希望有人能够来暖一暖这冷清的座席。经席,古人设座讲学时所用的垫子。许频温,频频温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闻应德茂离开家乡后所作。首联写景,颔联写情,颈联写物,尾联写志。
“落日芦花雨”,点出时间是在黄昏。“芦花雨”既写出暮春景色之凄清,又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之情。
颔联“青山时问路,红叶自知门”。诗人用“青山”、“红叶”这两个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秋色图,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人即将离别的感伤之情。
颈联“苜蓿穷诗味,芭蕉醉墨痕”。“苜蓿”和“芭蕉”分别借代杜甫和王维的诗歌作品。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认为杜甫和王维的诗才贫乏,只是酒后的胡言乱语。
结尾句“端知弃城市,经席许频温”则表明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渴望过上一种远离尘嚣的生活,于是选择了回归田园。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深的思乡之情。